首页 | 中国水利报 (2000-07-11) |
鱼是美味佳肴,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但环境污染威胁着鱼类的生存, |
冬春时节的水产品市场上有时会闻到一股浓重的煤油味,这是酚污染的结果。水体中的酚污染主要来源于工厂排放的含酚废水;当水体中酚的浓度达到 0.1—0.2 毫克/升时,鱼也会有酚味。吃了这种鱼,摄入机体的酚量超过了人体的解毒能力时,就会发生慢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晕、神经紊乱等。天然水域还会受到重金属(如汞、铅、铬、镉等)元素的污染。科研人员曾进行过试验,在含汞极小的水体里放养了一批鲢鱼,40 天后捞出来进行检验,结果发现鲢鱼体内汞的含量比水体里汞的含量高出 1000 多倍。如果人长期食用这类鱼,必然会引起中毒。 池溏养鱼最容易受到农药的污染。残留农药被雨水冲入塘中长期以低微的浓度存在,使生活在其中的鱼类逐渐适应了这种水质环境,并具备了一定的抗药能力,但被人食用就会造成中毒。被农药污染的鱼类大多有畸形变异表现,如鱼头过大、鱼眼鼓突浑浊、脊柱弯曲、鱼鳞易脱、皮肤发黄、肌肉瘀血、尾部发青等。人们在选购时通过外观基本可以识别。鱼类在生理发育过程中体内会自然形成某些生物毒素,一般经宰食前处理便可以得到有效去除或破坏。但也有一些鱼类含有的生物毒素毒性强烈很难被有效破坏,因而也会造成食用中毒。 组胺是蛋白质中组氨酸的分解产物,它是一种有毒物质。某些鱼含组氨酸较高,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分解为组胺,使人食用后中毒。含组氨酸较高的鱼类有鲐鱼、甲鱼、金枪鱼、鳝鱼等,夏季,这些鱼类更易腐败,当其不新鲜或已有腐坏迹象时,在细菌的污染下会分解出很多组胺。因此,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不新鲜的鱼类尽量不要购买;皮青肉红的鱼往往含组胺很高,故绝对不得食用。 某些水产品只能活宰现吃,否则就有致病的危险。如螃蟹、甲鱼、鳝鱼等,它们的胃肠里常有大量的致病菌和有毒杂物,活着宰吃,把胃肠去掉,安全无恙;但一旦死去,其胃肠内的致病菌就会迅速繁殖和四处扩散,从而波及到其它可食部位。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