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环境报 (2000-03-11)

转基因食物,请缓行
——访刘强委员


本报记者 蔡方

  “一种转基因鲈鱼因为生长特别快速,10 年之内,导致湖中生长的逾 400 种鱼类绝迹。有抗虫性的转基因 BT 玉米,面世的几年间,毒杀了不少其他雀鸟和昆虫,同时也提高了一些昆虫的抗毒性。”刘强委员谈到这里有些激动。

  刘强是香港社团服务中心董事总经理。他说,由基因改造的生物是自然界本身不能产生的,它是通过不同科系,甚至跨越动植物界限的基因转移而创造出来的,表面看上去仿佛同一般植物没有什么区别,可它却是地球上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刘强问记者,有萤火虫基因的西红柿究竟是荤的还是素的?有人类基因成分的鱼可否供人类食用?如果可以,那算不算是吃人?

  他说,当前最具争议的是转基因食物。目前基因改造种子种植土地面积已达 4000 万公顷。全球转基因农作物销售额由 1995 年的 7500 万美元,爆炸性地跃升至 1998 年的 16 亿美元,而 1999 年的销售额已跃升至 21~23 亿美元。据 1998 年的数字,全球大豆已有 52% 是转基因的。中国是大豆进口大国,来源主要是美国,这意味着国人在过去几年间不知不觉地已吃进了不少转基因大豆。

  刘强作为香港民间环保团体“绿田园”主席,一直都关注着转基因问题。他认为,人造生物完全未经任何观察、测试、审核等程序就投放市场,消费者对此却毫不知情,这是十分不负责任和非常不道德的行为。

  他说,转基因食物对健康的影响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才能下结论,而且各种不同基因组合对健康各有其不同的影响,要个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因此,转基因食物的市场化宜缓不宜急。他说,我国生态平衡本来已很脆弱,绝对负担不起一场大规模的生态灾难。试想—下,如果转基因稻米于数年间全面取代传统稻米,然后一旦出现事故,或者全国出现怪病,那么后果将会如何?

  刘强说,一些国家现在已认识到这个问题,要求转基因食品要贴上标签,让消费者选择。欧美以至香港有不少连锁超级市场已公开表示要逐步停售转基因食物及含转基因食物原料的加工食品。“我国在没有全面掌握规律的情况下,采取急科研、缓市场化的态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刘强再三向记者表明这个观点。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科学与技术
公众健康∶食品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