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青年报 (2000-03-04) |
放心,甜味剂没害处 |
本报讯(记者 朱鹰) 昨天,本市食品行业有关专家及部分食品机构就“阿斯巴甜”事件继续作出反应。 卫生部食品检验所陈女士认为,国际国内关于包括阿斯巴甜在内的人工甜味添加剂是否有害的争论已有多次,前一阶段有媒体称“不可低估糖精毒性危害”,这些说法都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卫生部早就颁布了甜味剂使用的国家标准,国际国内机构已就国家标准中列出的各类甜味剂反复做过安全试验,只要按国家标准规定的量使用,甜味剂的安全性不容置疑。 昨天,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就甜味剂发表了一份“说明”,指出国际上为甜味剂制定了每人每天允许的摄入量标准。为保证安全性,一般有 100 倍的安全系数,人的一生每天都摄入此量也是很安全的。从理论上讲,阿斯巴甜也不可能致癌,它在胃肠道中分解成少量的普通食物成分,包括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两种氨基酸,在牛奶、肉类、水果和蔬菜等常用食品中同样会有这些物质,且阿斯巴甜从来不会溶入血液,也不会在人体积累。至于为什么含阿斯巴甜的产品标签上要注明“含苯丙氨酸”,这是由于带罕见遗传病苯丙酮酸尿毒症的人不能足够地代谢苯丙氨酸,这些人必须控制此类物质的摄入量。当然,卫生部食品检验所的陈女士也强调,甜味剂对身体无害并不等于它对身体有多大益处,甜味剂不是营养剂,它是用来改善口味的。 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常用的甜味产品包括三类:糖类(蔗糖、甜菜糖等天然产品)、高强度甜味剂(糖精、阿斯巴甜等)、糖醇类(由天然糖加工生产的山梨醇、木糖醇)。在使用方面这三类甜味剂各有特色,各有存在的价值。天然糖类甜味纯正,没有安全性问题,但对于有高血糖或糖尿病的人、想控制膳食热量摄入的人来说就需要避免摄入。同时由于糖的体积较大,不适合某些食品的生产,因此就出现了糖精、阿斯巴甜等高强度人工甜味剂广泛使用于无糖或低热量食品和饮料中。另一类是糖醇类甜味剂,是以天然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其甜味低于蔗糖,在体内产生的热量低于蔗糖,更易为人接受。不过他还强调,人工合成剂的使用不能过多过滥,而且严禁超标。据调查,目前国内 61.2% 的饮料中使用人工甜味剂;日本只有不到 10%;美国也只有 15% 左右,这种现象在于人工高倍甜味剂的使用成本远低于蔗糖等天然糖。为此有关部门将加大管理力度,尤其要控制那些为降低成本不用蔗糖而用人工甜味剂的行为,使甜味剂真正给消费者带来“甜”味。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