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环境报 (2000-01-27) |
滥吃“野味”坏处多 |
本报记者 陈寿春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进步和一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是一个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但由于近几年来,滥食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使得许多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处境更加艰难。最近,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组织的全国食用野生动物状况调查表明:我国滥食野生动物的现象还十分严重;滥食野生动物的行为正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谴责。要彻底改变滥食野生动物的行为,需要社会务界的共同努力。 这次调查从 1999 年 9 月下旬开始,到 1999 年 12 月中旬结束,历时 4 个月。调查既安排到野生动物资源主要分布省,又考虑到野生动物主要消费地区。调查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南宁、重庆、长沙、福州、南昌、海口、贵阳、昆明、西安、成都、郑州、南京、临尔滨共 16 个省会城市和三明、泉州、厦门、梧州、桂林春 5 个城市。 贪婪:飞禽走兽尽入腹中 本次共调查各种餐厅 1381 家,其中高档餐厅(二星级以上)288 家、中档餐厅 719 家、普通餐厅 374 家。在这些餐厅中,经营有野生动物的 688 家,占被调查总数的 49.8%。在 688 家经营有野生动物的餐厅中,办理了“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的 242 家,仅占 35.2%。在调查的 286 家副食商场中,经营有野生动物产品的 44 家,占 15.4%。在这 44 家商场中,办理了“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的 3 家,仅占 6.8%。在调查的 218 处集贸市场中,经营有野生动物的 91 处,占 41.7%,在这 91 处市场中,经营野生动物的摊位有 1675 个,具有“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的摊位 479 个,仅占 28.6%。 这次调查共发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 53 种,其中兽类 16 种,以野猪、果子狸、黄民、抱子、华南兔、竹鼠等销售量最大;鸟类 21 种,以喜鹊、环颈雉、斑鸠、麻雀、竹鸡、鹤鸽、鹅鸭等销售量最大;两栖爬行类 16 种,以各种蛇类、虎纹蛙、印尼龟等销售量最大。在以上 53 种野生动物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4 种,占调查种类的 26.4%。在调查所发现的野生动物中,除梅花鹿、果子狸、鸵鸟、蓝孔雀、环颈雉、鹤钨、虎纹蛙等 7 种来源于人工养殖外,其他 46 种野生动物来源于野外,占 86.6%。 认识:滥吃野味有碍文明 这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 2300 张,收回有效问卷 21739 张。从年龄结构上看,包含了老、中、青三个年龄段;从社会职业上看,既有工人、农民、干部、青年学生、军人,也有公司职员和个体经营者。 公众吃野生动物的原因和态度各种各样。在对“您是否吃过野生动物”的回答中,选择“吃过”的占 46.2%,“没有”的占 51.1%,“经常吃”的只占 2.7%;对“流行吃野生动物”的原因回答中,选择相信“能增加营养或滋补作用”的占 45.8%,“出于好奇”的占 38.3%,‘为了显示身份”的占 15.9%;对“是否有必要吃野生动物”的回答中,选择“有必要”的为 11%,“没必要”的占 76.1%,“不知道”的为 12.9%。 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了解和对安全程度的认识上差异很大。对“是否了解所吃的野生动物现在生存环境和现状”的回答中,选择“了解”的占 44.9%,“不了解”的占 55.1%;对“吃没有经过卫生检疫的野生动物安全吗?”的回答中,认为“安全”的占 8.3%,认为“不安全”的占 76.7%,“不知道”的占 15%。 对“滥吃野生动物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回答中,选择“会”的多达 81.5%,“不会”的占 9.3%,“不知道”的占 9.2%。对“是否关注所吃野生动物的来源”的回答中,表示“关注”的占 63.5%,“不关注”的为 36.5%;对“吃野生动物所持的态度”的回答中,选择“国家法律坚决制止”的占 81.2%,“可以吃”的占 11.1%,“与我无关”的占 7.7%;对“您是否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选择“不知道”的占 34.8%,“知道”的占 65.2%。 在对“您认为吃野生动物是一种不文明的消费吗广的回答中,选择“是”的占 71.1%,“否”的占 15.4%,“不关心”的占 13.5%。 提醒:为了健康不要“多嘴” 为了用科学手段证明食用野生动物对人体健康的利弊,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委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北京市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等单位的专家,从生态、疾病、营养、毒理及卫生检疫等方面,对野生动物与人共患疾病的存在,环境污染对野生动物毒害作用的存在,某些动物自身具有的一些毒性物质,以及被毒杀动物体内毒性物质的残留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野生动物与人类共患的主要疾病有狂犬病、伪狂犬病、口蹄疫、日本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炭殂、Q 热病等 15 种疾病比较常见,另外还有多种由霉菌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共计 100 多种。 环境污染给野生动物带来的毒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污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生活在该环境中的野生动物受其毒害,形成急性或慢性中毒;高残留农药和杀虫、灭鼠药等的污染。高残留性有毒物质经过食物链的作用,可以使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体内达到很高的含量,人食用这样的动物,就可能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平衡失调,生殖、免疫等功能障碍及多种生理功能的异常。 许多动物体内存在着内源性毒性物质,不经检验盲目食用也会对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目前已经发现的有毒野生动物有某些蛇类、鱼类、蜥蜴等。这些内源性毒性物质可以对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造成危害,严重的可以致人于死地。 一些偷猎者常常采取毒药毒杀的办法获取野生动物,而且所采用的毒药毒性大且多不易降解,经常是残留在被毒杀动物体内,食用这样的动物就有被继续毒害的可能。 呼吁:制止滥食刻不容缓 通过这次全国性的食用野生动物状况调查及专家分析论证,基本上反映了当前国内各地食用野生动物的现状、公众对这一社会现象的态度及野生动物对人体的影响。 近年来,食用、经营野生动物现象有所发展。调查表明,经营的场所增多、种类增加、食用者扩大、数量增加,说明一些地方滥食野生动物正在形成一种风气。特别值得注意是,经营和提供食用的野生动物,多数属于直接或间接来自野外。因此,需要全社会给予关注,采取有力措施,制止滥食野生动物现象的滋长蔓延。 违法经营野生动物的情况比较普遍,并且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在所有经营野生动物者中,未办理“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或不知道哪些野生动物不许经营、哪些准许经营的占多数;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相当多(34.8%)的公众不知道国家已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因此有关保护野生动物政策法规的宣传和贯彻需要大大加强。 滥食野生动物有可能对食用者身体造成危害。由于多数被食用的野生动物直接或间接来自野外,有的甚至是采用毒药毒杀的方法获得的,并且未经卫生检疫,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威胁。对此,还没有引起经营者、食用者和有关管理部门的注意。因此,加强对经营、食用的野生动物的监管,实行检疫、检验制度的工作十分迫切。 滥食野生动物现象正在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调查结果表明,导致滥食野生动物不良风气的主要原因是传统观念(吃什么补什么)、误导宣传(能治病)和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多数人反对食用野动物,并认为是一种不文明的消费行为。因此,普遍地进行爱护野生动物、提倡消费文明、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宣传教育工作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