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环境保护∶环境道德∶消费与储蓄 华声报 (2002-04-08)

调查表明:降息难“挤”居民储蓄


华声报讯

  从 2 月 21 日起,央行再次调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始自 1996 年 5 月的连续降息至此已为第 8 次。针对降息后城镇居民的应对意向,广东省城市调查队最近在全省 18 个市县完成了一项快速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各项制度改革增加了居民预期收支的不确定性,以及民间投资渠道过窄,近 8 成城镇居民仍然打算继续往银行里存钱。

  结合该省城镇居民家庭收支情况的连续跟踪调查来看,1996 年 5 月至今,央行虽连续 8 次调低存款利率,但居民的平均储蓄倾向除个别年份外,却表现出一种逐年递增的态势。平均储蓄倾向指标已从 1996 年的 19.5% 上升至 2001 年的 24.6%,人均年储蓄存款额由 1996 年的 1591.31 元增至 2001 年的 2557.15 元。1996 年至 2001 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近 28%,而人均储蓄存款额却增长了近 61%。这反映出,居民储蓄与利率变化的相关性不大。

  据中国信息报报道,接受调查的大多数居民认为,股市风险大而国债发行又有限,虽然 8 次降息后存款收益有所减少,但存款没有风险。另外,为应对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尤其是面对养老、医疗、就业、教育、住房等多项制度改革,该存的还得存。因而,大部分居民纷纷将银行视作“保险箱”,而不是倾向于投资逐利。

  不过,从调查来看,降息还是对居民增加其它渠道的投资和消费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历年的城镇居民家庭收支情况连续跟踪调查显示,城镇居民的各种保险支出有呈加速增长的趋势。在本次快速调查中,15.3% 的居民表示要增加保险投资。另外,19.8% 的居民认为央行选择在马年股市开门前降息是一个增强股民信心的明确的政策信号,因而表示将增加股票投资。14.3% 的居民愿意增加“国债”投资,国债因其利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及免征利息所得税而备受居民欢迎,但部分居民抱怨说国债发行量太少,买不到。随着利息的进一步下降,有 15.1% 的居民打算贷款消费,12.5% 的居民则声称要购“住房”,而 5.4% 的居民表示要买“家用汽车”。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