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濒危物种∶植物 经济日报 (2001-01-03)

药用植物资源在呼救


梁沂滨 郑锦凤

  由于滥采乱挖、掠夺性开发,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正在迅速枯竭,少数品种已濒于灭绝,如不及时采取对策,后果将十分严重,连传统中医药也将难以为继——

  中医中药是我们的国宝,其渊源几乎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长远,但今天,支撑中医这棵人类智慧巨树的根——药用植物资源,由于无节制的滥采乱挖,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一些中药材已濒临灭绝,难见其踪影;个别珍稀药用植物已从地球上消失。有识之士为之呼吁:赶快保护药用植物资源,否则我们的中医药将难以为继,子孙后代在治病保健方面将可能失去中医药的救助!

滥采乱挖导致资源枯竭

  两千多年前问世的中药经典《神农本草经》曾收载药用植物 252 种。两千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药用植物已达 11146 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收载的植物药就有 584 种,其中有一半是野生种类,民间广泛应用的草药则几乎全为野生。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杨世林教授介绍,近些年来,人们对天然植物药的需求量剧增,我国仅出口十年间就翻了三番。药用植物的经济价值为我国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但也为药用植物的枯竭埋下了隐患。据统计,90 年代,中医药出口对国民经济的年贡献值为 230 亿元。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过度采挖的短期行为使许多野生药用植物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特别是近些年来,以中药材为基本原料的保健品粗制滥造,遍地开花,对药用植物资源造成的破坏极其严重。同时,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分布于森林、草原、荒漠中的大量药用植物受到威胁,比如人参、天麻、见血封喉等由于垦荒造田、过度放牧,资源储量急剧下降。人们发现,由于过度采收和不合理采收造成植株死亡或失去繁衍再生能力,在 46 种常见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中,有 12 种药用部位为茎皮或根皮,三种为茎秆,全部为木本植物,采收药材基本上都是以整株植物的死亡为代价的,种种非科学的采收方式也是导致药用植物的濒危的原因之一。

  中药材资源的急剧减少,已成为我国中药产业发展中最为严重的问题。野生甘草作为常见中药,50 年代资源蕴藏量为 200 万吨。但自 80 年代以来,丰厚的经济价值却给野生甘草引来了灭顶之灾。据调查,仅 1985 年至 1997 年间,全国甘草分布面积减少 50%,野生资源蕴藏量减少 1/3,许多地方的野生甘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总量锐减至 35 万吨。五六十年代宁夏同心县红寺堡地区,甘草覆盖度达到 90%,几乎成为甘草的纯群落,1999 年调查时,却仅见零星分布了。 

  同样的灾难几乎同时也降临在麻黄、黄山药等野生药用植物上。杨世林所长说,麻黄是我国宝贵的药用植物,它耐干旱、盐碱,抗严寒,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部地区的荒漠、高坝、丘陵地区。由于出口俱增,每吨价从 1989 年的 11 万元飞速攀升至 55 万元,促使一些人采用连根拔式的破坏性采收,使野生麻黄草场严重退化,有些地方麻黄资源甚至濒临灭绝,至 90 年代,全国每年因采收麻黄而遭破坏的草场达 2700 平方公里,过去盛产麻黄的甘肃河西走廊野生麻黄几乎绝迹。据介绍,我国许多中草药资源正在迅速萎缩,野山参、黑节草、见血封喉、金铁锁、姜状三七等 30 余种药材因野生资源的稀少,已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无法提供商品或只能提供少量商品,甚至像三七、当归等一些有长期栽培历史的药材已难以找到野生资源,其灭绝速度快得让人惊愕。另外,像羌活、单叶蔓荆、黄皮树、银柴胡、肉苁蓉、三叶半夏、阿魏、紫草药材的质量普遍下降,影响 60 多种药材品种和医疗用药。据《中国植物红皮书》报道,该书第一册收载药用植物 168 种中稀有物种已达 38 种,渐危植物 84 种,濒危植物 46 种。这些药均为野生种类,有一种叫降香黄檀的现仅存两株母树;野生人参、杜仲等名贵的中药材已很少见;银叶桂和土沉香残存的母树几近绝迹。

  上述情况的出现与国外对中药贸易的需求剧增有关,我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最大药用植物出口国,去年中医药出口额 6.15 亿美元中,中草药出口为 3.32 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 64%,其中低加工、低附加值的原料药材出口占了很大比例。专家们指出,这种以牺牲环境和生态换取的外汇太不值得,应尽快研究药用植物资源出口的方略和政策,制止那些直接导致资源严重流失生态退化的药用植物品种的出口。

新药开发勿忘资源保护

  专家们还提到一个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问题,即某些以野生药用植物为主原料的新药问世后,因用量极大引起对某些野生药用植物毁灭性采伐的现象。如人们熟悉的“地奥心血康”,因大量使用野生黄山药等,使过去遍布四川的这类植物几近灭绝,目前,采集大军又开始向陕西秦巴山区进发。为此,专家们建议,以后的新药审批应以不破坏野生药用资源为重要标准,或要求生产厂家必须建立起人工栽培基地,否则应不予核批。

  面对我国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急剧减少的状况,专家指出,全民资源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亟待提高,应大力宣传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战略意义,同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坚决制止滥采滥挖药用植物资源和破坏药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的行为。

  与野生中药材资源的急剧减少相对应,我国的中药材产业化栽培技术较为滞后,中药材栽培的研究和开发未能引起高度重视。目前我国有药用植物种类约 11164 种,人工栽培的仅有 250 多种,与目前野生资源减少的现状和人民生活对中草药的需求极不相称。在保护野生药用资源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稀有野生药用资源和濒危药用资源的引种驯化,开展野生变家栽的研究,是保护野生药物资源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系统保护促进物种繁衍

  权威人士认为,从我国中医药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我们不仅要保护研究中草药资源,也要保护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野生药材种质资源和所有的野生药材物种。“一个物种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个基因可以关系一个国家的盛衰”,已是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共识,其实例屡见不鲜。物种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是国力强盛,可持续性发展的保证。据了解,国外特别是美、日对中草药濒危物种保护格外关注,他们利用少量中草药原材料,采用高新技术,大量繁殖培育,寻找中草药中的遗传基因。加拿大某大学的植物园收集的中国药用植物齐全,仅羊淫藿就有 10 多种,比我国任何一个植物园的种类都多。

  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杨世林提出,应尽快对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加以保护,其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种:原产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即在原产地建立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绝对保护区,在保护区内绝对禁止采挖;建立科学的采收方法,根据各地区的资源蕴藏量确定合理的采收量,保证物种能够进行自我更新,蕴藏量不至下降;建立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基因库,在进行广泛的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大量收集和保护种内变异,在适宜地建立田间基因库,尽可能多地对遗传多样性进行保护。对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进行有效的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在许多方面都已有所成绩,如药用植物研究所目前已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多项基础性研究课题,他们还承接了一些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野生变家栽”的实验课题,以解决资源缺乏难题。据了解,云南省为保存、发展木兰科植物资源,建立了 3 个种质库基地,共保存了 10 属 129 种植物,保存率达 95%;国家投资数十万元建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药资源利用保护研究中心。这些努力都给人们带来希望。但愿将来我们不要像在电影《侏罗纪公园》看恐龙一样只能从资料片里看到中国中草药的倩影。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资源保护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