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与环境∶区域发展 经济日报 (2001-01-08)

新年经济述评之三
西部大开发 重在打基础


姜波

(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这是世纪之交的重大战略抉择,是实现第三步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中央各部委实行政策倾斜,加大财政拨款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西部有关地区也在制定完善各自的开发与发展规划。

  但也要看到,在西部开发中,由于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加上相对封闭不便的自然环境,使一些人们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等、靠、要”的思维定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西部开发的进程。比如,深圳一家企业专门从陕北招了 100 个女孩子,希望她们打工挣钱资助弟弟妹妹上学,可半年过去了,这批女孩子大部分回到原籍,问她们为什么不在深圳挣钱跑回家?她们说打工太累。这无疑是观念问题。

  应该说,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开放,西部大部分的人们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扎扎实实埋头苦干,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努力改变经济落后面貌。不过,许多到西部投资的中外客商也注意到:洽谈投资事宜,总是谈优惠政策多,研究环境配套少,具体措施更少。因此,去年发生一东部客商带着 1000 万元欲在西部某地投资碰壁的事情,就不足为怪了。

  观念先行,这虽然是句老话,但却是东部经济崛起的经验之谈。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必将是西部大开发的灵魂。没有现代化的观念,就没有现代化的建设。

  观念更新,是西部大开发的先决条件。

(二)

  当面对大西北的荒漠戈壁,面对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人们都会深切地感到朱总理所说的西部大开发“需要一代人、两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的深刻含义。

  急于求成,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客观地讲,西部经济有一些亮点,但在总体上全面落后于东部。其中最制约经济发展的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西部的面积占陆地国土总面积的 56%,但公路里程只占 30%,而且 93% 是二级标准以下;铁路网的密度更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利设施等方面也不尽如人意。这都需要优先给予关注。

  钱往哪里投?如果上一些加工业的大项目,在全国市场饱和、加工业压缩调整的情况下,不仅不会成功,反而有可能重蹈一些地区耗费资源、低水平重复、破坏生态的老路。因此既要有发展的紧迫感,又要作长期准备;不作表面文章,不搞花哨的“形象工程”。正如近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所说:“力争用 5 到 10 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西部开发有一个良好的开局。”

  西气东输、西电东输、三峡工程、六条铁路、八大公路等,都是几百亿、甚至是上千亿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中央财政拨款倾斜的大项目建成后,西部的面貌将发生很大的改观,这也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示范性先导。中央的政策已收到明显的成效。去年西部投资增长 17.9%,高于中部 2.7、东部 6.1 个百分点。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经济起飞的根基。

(三)

  生态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同样重要。西部的生态环境不仅制约着西部经济的发展,也是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360 万平方公里,西部占了 80%;每年全国新增荒漠化面积 2400 平方公里,大都发生在西部。西部每平方公里平均居住着 52 人,远远低于全国 130 人的人口密度,但建国以来,西部人口增长 1.4 倍,人与自然、与生态争地,毁林开荒、变牧为农的情况十分严重,又加剧了生态的恶化。

  为改变西部的生态环境,国家已确定了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出台了黄河中上游、长江中上游天然林保护政策,制定了鼓励退耕还林还草的优惠措施。在今后 10 年内,西部 5000 万亩坡度在 25 度以上的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黄土高原年降水在 450~500 毫米以上的地方,以种植灌木为主、种草为辅;年降水在 450 毫米以下的地方,以种草为主、种植灌木为辅。

  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的新西部,是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

(四)

  在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是人。抢占人才制高点,成了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西部大开发最紧缺的资源是什么?不是钱,不是项目,甚至也不是政策,而是人!高素质的人!

  据专家统计,我国东部地区的乡镇领导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 64%,而西部不足 20%;东部地区人均受教育为 10 年 8 个月,而西部地区仅为 3 年 6 个月。差距是如此明显。而且,东部地区基本实现了低生育率——高劳动生产率——低生育率的良性循环,而西部地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高生育率——低劳动生产率——高生育率的恶性循环。

  建国以来,西部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国家建设的人才,五六十年代众多有志青年踏上西部土地,壮大了人才队伍。然而,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局面,使西部的人才更加匮乏。

  尽管如此,在西部一些地方,如西安、重庆、成都、兰州等,仍有一大批扎根西部的人才群体。西安拥有 40 万专业技术人才,是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全国第三大高等教育基地。然而,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似乎并没有与人才群体数量成正比关系。看来,培养人才,重在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人才。

  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关键是具备一个让有进取心的人才在竞争中施展才华的环境。张贤亮称之为“人文生态环境”。这位在西北生活了 40 多年的老作家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西北风”特别强劲;不解决对“秀于林”的“木”“必摧之”的问题,要制止“孔雀东南飞”就是空话,更遑论吸引人才了。

  有人认为,东西部综合人才的差距为 10:1。

  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吸引人才,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保障。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生态建设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政府行为
人口∶人口治理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