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与环境∶区域发展 经济日报 (2000-02-28)

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曾培炎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统筹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西部地区大开发。

一、充分认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

  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早在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就强调,要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八十年代,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一个大局”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这个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从现在起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要从大局、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和江泽民同志的指示精神上来。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举措。改革开放 20 年来,我国各地区的经济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东部地区由于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的地理位置,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现代化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们普遍过上了小康生活。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全国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广大西部省区地处祖国边疆,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多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分化”和“西化”,利用西部民族和宗教问题搞颠覆和分裂活动。维护和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我国的阴谋,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技术和劳动力需要寻求新的生产领域、新的市场、新的发展空间。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发展水平较低,还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潜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通过发展特色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有效地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与其他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任务还很艰巨。加上千百年来频繁的战乱、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的原因,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荒漠化年复一年地加剧,并有逐步向东推移的趋势。

  这不仅对西部地区,而且也给东部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不遏制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就没有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也就谈不上全国的现代化。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而深刻地进行,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我们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在新世纪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使我们发展得更快、更好,必须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充分发挥这些地区市场潜力大、自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为加快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为东部地区发展提供市场和能源、原材料支持,为东部地区的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二、着力搞好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要从经济全局和战略需要出发,因地制宜统筹协调,适当超前,紧紧围绕三个方面的重点,加快建设步伐。

  1、交通运输。要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建设,形成全国的综合运输体系。扩大西部与东部、西南与西北的运输通道,实现通江达海,促进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联系和交流。对于跨省区的大的交通干线,要在全国规划中统筹考虑。公路建设要加快国道主干线和省区干线公路建设,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支点的路网骨架。铁路建设要进一步拓宽西部地区的内外大通道。机场建设要在建成并配套完善主要干线机场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建设一批支线机场。积极发展天然气管道运输,尽快实施“西气东输”工程。

  2、电网、通信和广播电视。要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农网建设要打破行政区划,按照人口聚居和分布情况,合理建设高低压输电网络。对偏远乡村,可根据条件选择发展小水电以及太阳能、风力、沼气发电等多种供电方式。继续加快通信干线和支线建设,进一步扩大通信容量,提高通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计划,提高西部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快大中城市道路、供排水、供热等设施建设,特别是长江、黄河中上游城市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要搞好小城镇各项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工作。

  3、水利。要坚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放到突出位置。打破行政区域、部门划分的局限性,按流域水系实行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合理调配,做到统筹兼顾,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要把节水放在优先地位。无论是生产建设还是人民生活,都要建立节水型的用水模式。大力推行农业节水灌溉和工业循环用水。要搞好现有大中型灌区设施的维护、改造和配套完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进度,逐步解决防洪控制、城市供水等问题。做好重要河流的防洪、蓄水、调水工程的研究论证和前期工作。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变化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360 多万平方公里,其中西部地区就占了 80%。全国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积约 2400 平方公里,也大都在西部地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极大地制约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也构成了严重威胁。只有尽快恢复林草植被,防治水土流失,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和山川地貌,才能为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提供有利的条件,也才能有效地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促进全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要抓住粮食供应充裕的有利时机,在加大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要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国家向退耕农民无偿提供粮食和种苗。为了引导和支持退耕后的农民大力治理荒山荒坡,把植树种草和管护任务长期承包到户到人。按照谁种树(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实行责权利挂钩,鼓励农民多植树、多种草,努力扩大林草植被面积。

  退耕还林还草要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个模式和“一刀切”。按照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确定相应的目标和任务,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粮草间作,发展畜牧业,开发新产业。要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通过试点示范,把退耕还林还草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要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把退耕还林还草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种苗繁育和栽培管护技术,提高还林还草的科技含量。坚持先行试点,分期分批地逐步展开。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改变山河面貌的艰巨工程,用以粮代赈办法搞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新的工作,有很多政策性和技术性问题,需要通过试点不断总结和完善。当前的工作重点是制定实施规划,搞好试点示范,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四、积极探索西部大开发的新思路、新办法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能沿用过去的旧体制和传统的发展模式,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适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运用新思路,探索新办法,建立新机制。

  运用新思路编制好专项规划。编制好西部开发战略规划,要坚持创新求实、突出重点、集中力量、统筹协调的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认真考虑客观条件和可能,提出实实在在的目标,明确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西部开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各地实际的新路子。

  投融资要探索新机制。国家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扩大西部地区的公共投资规模,增加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集中力量建设一些关系西部发展全局、带动作用较大的重要项目,为西部开发创造良好条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办法,运用新机制,筹措资金。政府投资要注重起到诱导作用,带动社会资金增加投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扩大投资领域,完善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增加投资。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把企业培育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投资主体。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培育资本市场,拓宽开发建设的筹资渠道。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要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面向市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效益农业。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气候带多、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有区域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有条件的地区要发展精准农业。积极推广适合当地特点、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优良品种和适用技术。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特有的生物资源优势,扩大药材种植,加强技术开发,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新增长点。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成为西部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继续合理开发利用西部地区的优势矿产和水能资源,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坚持富民政策。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必须把不断增加各族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项重要方针,把富民作为开发之本,使广大居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重点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通电、通路等问题。对于少数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要有计划地实行移民开发。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职工收入。要提高西部地区人民享有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适当集中财力和物力,帮助贫困落后地区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和体育事业,解决基本医疗服务,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以全方位开放促开发。面对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势,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的变化,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部企业投资设厂、开发资源、改造老企业,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和全方位的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领域,放宽外资进入西部地区的市场准入限制。继续加快西部对国内其它地区的开放步伐。

  必须依靠科技教育。要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提高西部开发工作的科技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要优先发展教育,特别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利用,努力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西部地区大开发,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的大战略、大思路,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高度重视,抓紧落实,通力合作,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使广大西部地区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安定团结、山川秀美的新面貌!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生态建设
资源保护和管理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