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与环境∶投资 人民日报 (2004-06-24)

国家宏观调控取得七大成效
经济运行中不稳定因素已得到抑制
仍有五个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


本报北京 6 月 23 日讯(记者 朱剑红)

  从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获悉,中央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已得到抑制,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曹玉书在记者招待会上介绍说,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实施,已经取得了七个方面的明显成效。一、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1—5 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34.8%,增幅比前 4 个月回落 8 个百分点。钢铁、有色、水泥行业投资增幅比前 4 个月分别回落 22.5 个、9.7 个和 23.7 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回落 2.6 个百分点。二、货币信贷增幅明显回落。5 月末,广义货币 M2、狭义货币 M1 余额同比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 2.68 个和 0.21 个百分点,比上月末回落 1.63 个和 1.41 个百分点。三、基础产品价格上涨得到抑制。5 月份,粮食价格月环比下降 0.5%,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比上月下降 1.4%。四、农业生产形势出现重要转机,夏粮增产已成定局。五、部分过热行业生产增速明显回落。5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比上月回落 1.6 个百分点,钢铁等过热行业生产增速回落较多。六、消费市场稳中趋旺。5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较高,同比增长 17.8%。七、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5 月份,外贸进出口总额 876.3 亿美元,同比增长 34.1%,并出现今年以来首次顺差。

  曹玉书表示,尽管中央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经济运行中有五个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是投资增幅仍然偏高,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比较明显;二是基本建设贷款继续多增,贷款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三是煤电油运供求关系依然相当紧张,电力迎峰度夏的形势严峻;四是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依然较大;五是粮食供求总量和品种结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粮食库存下降较快。

  据曹玉书分析,目前我国宏观调控仍处在关键时刻,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必须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按照“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的原则,进一步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下更大的功夫来促进结构调整,推进各项改革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国民经济真正转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抓住契机 标本兼治
——四论进一步贯彻中央加强宏观调控方针政策

本报评论员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宏观调控已见成效。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结构问题、体制问题、增长方式问题。

  因此,以加强宏观调控为契机,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方针政策的现实需要。

  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主要是投资增幅偏高、基本建设贷款增长偏快、煤电油运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较大以及粮食供求总量和品种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结构、体制、增长方式都还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尤其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体制来看,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之所以过快过猛,固然有许多原因,但也与现行经济体制中的弊端有很大关系,例如,投资体制不健全,一些地方政府包办企业投资决策,而对政府的投资又缺乏约束;金融体制改革还没有真正到位,一些银行有贷款扩张的动力,却缺乏风险约束机制;土地管理体制也不够完善,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活力和效率;从结构来看,“重投资、轻消费”、服务业比例偏低、城乡二元化结构明显、东西部地区发展失衡等现象仍很普遍;从增长方式来看,不少地方依然存在违反客观规律求快求大的倾向,盲目攀比、无序竞争,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不真正解决结构、体制和增长方式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投资盲目扩张和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的倾向,防止经济发展中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再度出现。

  加强宏观调控,既要抓住当前的突出矛盾,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各项调控措施,又要抓住契机,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问题、体制问题和增长方式问题;既要坚持市场化取向,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又要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和多种政策工具,在搞好总量调控的基础上,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随着我国步入经济快速增长期,随着加入世贸过渡期终结时间的临近,加强宏观调控,形成治本之策,通过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增强我国经济整体竞争力,显得尤为紧迫。要把这次宏观调控作为一个契机,深化改革,大力推动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各地区结构调整要从实际出发,有自己的特色。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坚决控制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不符合结构调整要求的项目;继续加大投入,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保、科技教育、医疗卫生项目,对亟待加强的交通、能源等薄弱环节项目以及有利于提升产业总体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的项目,给予更多的支持;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重视协调好城乡关系、地区发展关系、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等。要切实转变传统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节约资源,坚持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要不失时机地继续推进各项改革,包括投资、金融、财税、土地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及国有企业、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这当中,特别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真正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朝着实现调控的预期目标发展,国内外形势对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是有利的。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珍惜机遇,运用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把各项宏观调控措施转化为破解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深层问题的强大动力,使宏观调控取得更大更好的成效,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环境保护∶政府行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