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态系统∶植被∶森林 科技日报 (1998-03-11)

世界森林资源现状


钟翠花

  世界粮农结织(FAO)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 一 ECE)、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合作,每隔 5 年至 10 年时间发表一份能反映世界森林资源整体状况的图文资料,其信息是通过分析各国数据基础上获得的。

  FAO 发表的《l997 年世界森林状况》报告提供了关于全球森林覆盖的最新情况,其中包括:1995 年全球森林面积及 1990 年以来的变化,1980 年至 1990 年间森林覆盖率的变化情况。

  报告显示,1995 年世界森林覆盖面积大约为 34.54 亿公顷,占世界总土地面积(格林兰岛和北冰洋除外)的 26.6%。这一数字包括未受干扰的森林、被人类通过利用和管理修整过的森林(半自然林),以及通过人工绿化造林或重新造林创造的人工林(造林地)。在多数发达国家中,森林经常通过自然和人工相结合的办法再生形成,所以很难区别自然林和人工林的数字,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则容易得多。

  对于自然林,报告认为人类应该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豹基础上,对很少或没有受到人类干扰的森林地区进行保护。

  报告认为,人工造林是指树木的栽植,与农作物的种植有很多形似之处。人工林结构简单,通常仅限于选出的一至几种能快速生长、能产出经济作物并易于管理的树种,因此生产率高于自然林。例如,在阿根廷,仅占森林面积 2% 的人工林产出的工业木材占总数的 60%,造人工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产工业原木和燃材,也有许多人工林是为了保护环境或其它用途(如:主要用于水土保持、增加农林系统中农业产量)而建造的,还有许多提供非木材产品(如:饲科、各类食品、药品等)。

  报告指出,尽管发达国家难以区分自然林和人工林,据粗略估计,这些国家人工林的总数从 1980 年的 4500 万公顷至 6000 万公顷增加到 1995 年的 8000 万到 1 亿公顷。有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中,自然林和人工林划分得比较清楚。1995 年,发展中国家总的造林面积净额(即根据成活系数调整所报的年度种植面积总额所得结果)为 8100 万公顷,而 1980 年仅为 4000 万公顷。发展中国家超过 80% 的人工林位于亚洲及大洋洲地区。1990 年 7 个人工林面积超过 100 万公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和越南)来自这一地区,其它两个国家为巴西和智利。中国的人工林占发展中国家造林面积的 40% 强。报告显示,1980 年至 1995 年,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约 1.8 亿公顷,大约相当于印度尼西亚或墨西哥的国土面积。每年减少约 1200 万公顷。在这 15 年间,发展中国家损失林地近 2 亿公顷,主要用于毁林还田,这些损失只有一部分通过造林得以补偿。同期,发达国家的森林通过绿化造林和重新造林,包括在农业废弃地上的自然再生长,面积缓慢扩展(约 2000 万公顷),这样部分弥补了发达国家因城市化和基础建设而丧失的森林。

  报告在介绍近期世界森林状况时指出,1990 年至 1995 年,世界森林(自然林加人工林)总面积减少 5630 万公顷,其中,发展中国家减少 6510 万公顷,发达国家增加 880 万公顷,使发展中国家的减少额部分被抵消。发展中国家热带地区森林砍伐率最高,这一时期年森林面积减少率最高在亚洲及大洋洲热带地区(0.98%),最低在亚洲及大洋洲非热带地区(0.14%)。

  1990 年至 1995 年,发展中国家自然林面积年均减少量为 1370 万公顷,明显低于 1980 年 - 1990 年的年均减少量 155O 万公顷。也就是说,尽管发展中国家自然林的减少率仍然很高,但从上个 10 年以来减少速度呈放慢趋势。

  发达国家的森林总面积都在缓慢增长,但是森林状况的某些方面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尽管 80 年代许多预测所担心的空气污染能造成欧洲森林大面积死亡事件并未真的发生,但是,日益恶化的森林状况仍然是欧洲和美洲人严重关注的一个问题。1995 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和欧盟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造成欧洲森林状况下降的直接因素是干旱、高温、虫害、狩猎和放牧等其他人类行为,但间接的污染因素对森林状况的恶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尽管从欧洲大陆整体来看,森林破坏程度还不算太高,但在中欧和东欧一些地区森林破坏程度趋向严重,有些地方在过去的 20 年中,至少有 10 万公顷的森林死亡。

  过去 10 年,发达国家森林火灾的规模变小,但更为频繁。由于使用了更好的预防、检测和控制系统,发达国家每年烧毁的森林总面积稍微有所下降(但在独联体国家上升了 15%)。

  病虫害也是导致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仍不断对森林构成威胁,值得注意的是,人工造林树种缺乏多样性,增加了人工林抵御病虫害的脆弱性。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