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态系统∶陆地 国际金融报 (2006-04-17)

长三角沉降趋缓范围扩大


本报记者 谢静/发自上海

  中国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胡存智此间表示,监测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总体趋缓。

  据了解,长江三角洲是中国地面沉降最严重的三大地区之一,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虽然部分沉降中心的沉降速率逐渐下降,但沉降范围迅速扩大,且有连成一片的趋势。

  国土资源部 4 月 14 日公布了 2005 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胡存智在该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监测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及地下水环境状况通报》表明,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总体表现为趋缓的趋势。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地面沉降是当今世界各地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和不容忽视的环境地质问题。我国的地面沉降已成为东部平原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制约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有关报告指出,长三角地区因地面沉降已造成近 3500 亿元人民币损失。

  在谈到地质灾害防治时,胡存智指出,全国目前已建立 4 万多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成效明显,成功避让地质灾害 500 起,安全转移 11000 多人,避免财产损失 3.41 亿元人民币。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减轻自然灾害专家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殷跃平博士表示,1999 年,国土资源大调查确定了第一批全国地质灾害预警项目,其中把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的调查和监控作为一个重要的项目来部署。这是中国地调局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实施地面沉降调查和监控的开端。

  据了解,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地面沉降最为严重的地区。其中,上海是发生地面沉降最早、受害最严重的城市,其地面沉降在上个世纪 20 年代就出现了。上个世纪 80 年代以来,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地区 ( 以下简称苏锡常 ),和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地区 ( 以下简称杭嘉湖 ),也相继发生了地面沉降,在区域上和上海连成一片。过量抽取地下水是诱发这些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

  据殷跃平介绍,早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时期,上海就已经开始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并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防治,使地面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到了上个世纪 90 年代,由于开展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高层建筑荷载和城市周边地区频繁开采地下水,导致上海城区地面进入新的沉降阶段。而在江苏省苏锡常地区,虽然近年来已实行地下水禁采,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已开始有所回升,但地面沉降速度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并且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地裂缝灾害。在浙江省,杭嘉湖地区的地面沉降也不断向区域化发展,形成了多个沉降中心。

  为了进一步监控地面沉降,中国地调局实施了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调查和监控项目,主要以上海为中心,延伸至苏锡常、杭嘉湖等地,并已在长三角主要城市建成了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其控制中心设在上海,各级基站正在规划和建设当中,预计到 2007 年可以监控到长江以北地区。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环境保护∶政府行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