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态系统∶陆地 科技日报 (1999-07-31)

为了预见地球的未来


  南极冰盖以它的广衰、纯洁、俊美,吸引了无数多情的追求者,南极冰盖更以它特殊的科学研究价值,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丰富的淡水资源,引起各国科学家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叶淑华院士曾对南极冰盖的科学意义有过一番精彩的论述,他说,南极冰盖与我们人类社会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某些变化会引起地球发生灾难性的后果。例如南极冰雪高原控制着地球的天气系统,它的微小变化将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大规模变化;南极冰盖如果消融会导致海平面的大幅度上升,极大地改变地球的面貌;南极冰盖的大规模消长也会影响地球地壳的引力平衡,引发火山和地震的频繁发生。此外,南极冰盖也能灵敏地反映地球气候的变化情况,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监测点。关心南极,研究南极,能够使我们了解地球气候与环境的过去和现在,也有助于我们准确预测地球的将来。这对于每个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南极内陆冰盖考察优先关注的问题

  南极冰盖的物质平衡;

  南极冰盖浅表层,冰/雪界面、雪层/大气界面、职雪层内部现代物理和化学过程;

  南极冰盖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响应时间和速率;

  南极冰盖的变化对全除气候的影响。在第十五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中我国取得的几个第一

  这是自 1992 年实施横穿南极国际计划以来,在东南极第一个到达纬度最高的国家考察队,纬度上也超过了俄罗斯东方站;

  也是自 1992 年以来,新建立的东南极冰盖向高纬度延伸距离最长的内陆冰盖考察剖面,这条考察剖面基本贯通了兰伯特冰川的源头和未端,从 464 公里点开始至终点路段是本次队新开辟的路线,这个区域前人从未来过,是一片处女地和研究工作的空白区;

  折返点 3900 米的海拔高程,超过了日本 Dome F 站,已经很接近 Dome A 的最高点。

本次科学考察的主要成果

  建立了 664 公里长新路线和冰川学综合研究剖面,复测了前两次队的物质平衡标杆

  完成全程冰厚、冰下地形和冰盖内部层理特征的冰雷达探测工作

  建立了 16 个新 GPS 精确定位点,取得了首批观测数据,复测了 7 个 GPS 精确定位点。

  在不同高程的典型降雪区域设立 5 组物质平衡观测阵,每个方阵由 6*6=36 根竹竿组成,面积为 1 万平方米。

  在 1076 公里处钻取到 100.6 米的冰芯,800 公里处钻取到 82.5 米长的冰芯。

  在 1076 公里、1000 公里和 800 公里处分别挖成 3.3 米、2.1 米和 2.5 米雪坑各一个,取得 250 组雪坑样品(1250 个样品)和 200 个雪坑雪层密度数据。

  沿途在 ll0 个点位上采集到表面吹雪样 440 个,60 厘米深积雪样品 66 组共 240 个样品,l 米雪样 18 组共 590 个样品,大气样 10 个,气溶胶样品 6 个。

  沿途进行了系统的气象观测,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在航渡期间沿途往返 3 个纬度的间隔连续取了 68 个低层大气样品,对这些样品进行化学组成、微量气体成份分析,可获知大气化学组成和碳同放素的纬度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情况。

对于今后内陆冰盖考察和科学研究的一些想法

  我国内陆冰盖考察学研究应确立一个长远目标。

  建立一套高效能的、支持长期内陆考察的技术支撑体系。
考察路线应多元化。

  为在 Dome A 设内陆观测站,进行深冰芯钻操作持续不断的努力。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环境保护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