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态系统∶陆地 科技日报 (1999-07-07)

可可西里研究获九大进展


曹菲 于莘明

  中方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教授赵文津,与世界著名地学权威、美国的布朗教授组织领导的中、美、德、加四国科学家,历经两年,对西藏可可西里进行深部地球物理与地质综合探测,获九大进展。今天,科学家们对该区首次综合考察与最大规模科学探测工程进行了总结。

  可可西里素有“人类禁区”之称。科学家们取得的九大重要进展包括:首次在普若岗日山发现大型花岗岩体,初步判断其侵位时代为中生代晚期;发现各类地质图在多格错仁湖南岸标出的长达 100 公里、宽达 8-20 公里的新第三纪火山岩根本不存在,而是中侏罗世海相碳酸岩 - 碎屑岩地层;首次发现多格错仁湖北岸长达 180 公里、宽达 15-25 公里的老第三纪红层,圈定了一个新的第三纪陆相沉积盆地;初步推断其层位相当于下第三系风火山群,并取得了较好的化石样品;首次在多格错仁湖北岸发现一个晚第三纪末期——新第三纪初期形成的近东西向展布的大型褶皱 - 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并观测了其形变特点、演化历史及动力学特征;首次在多格错仁湖北岸发现近东西向分布的新第三纪火山岩带与 5 个火山机构;首次在可可西里地区近东西向展布的 4 个新第三纪火山岩带,发现来自于上地幔、下地壳、中地壳与上地壳不同深度、不同时代的深源包体,为分析、研究藏北高原地壳的形成演化历史与地壳增厚过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珍贵样品;首次沿横穿西藏可可西里地区的测线,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取样工作。共采集古地磁定向样品 210 块,为进一步研究南、北羌塘地块三叠纪 - 侏罗纪 - 第三纪的古纬度变化、定量估算不同时期的地壳缩短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沿测线、尤其在双湖盆地,进行了系统的新构造观测工作,在断裂带取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样品 11 件;首次在可可西里山中部发现金多金属矿化带与大型石膏矿,在普若岗日山西北部发现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化,在双湖南部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含煤岩系与煤层。

  据专家介绍,这些新地质事实的发现,改正了对一些地质事件的看法,深化了可可西里——羌塘地区地质特征、构造演化规律的认识;为探讨研究这一地区岩石圈深部物质及其运移过程、地块间的构造关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为进一步研究南北羌塘地块、三叠纪 - 侏罗纪 - 第三纪的古纬度变化、定量估算不同时期的地壳缩短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