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态系统∶陆地∶山脉 科技日报 (2000-03-24)

世界地学权威综合研究
喜马拉雅九大科学奥秘揭开


本报北京 3 月 23 日讯(通讯员 曹菲 记者 于莘明)

  中美德等 10 多个世界地学权威科研机构的著名地学专家参加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北深地震剖面试验和综合研究项目,今天在京通过专家验收和鉴定。该项目揭开了喜马拉雅九大科学奥秘。

  青藏地区隆升及喜马拉雅山是地球上两个大的典型的地质构造现象,是认识造山和区域隆升作用的理想的野外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为项目负责单位,该院研究员赵文津为首席科学家,参加的有美国康乃尔大学,华盛顿大学,德国波兹坦地学研究中心和加拿大地调局等 10 个世界级地学研究权威机构,以及中国地质大学等 5 个单位的地学权威。历经 3 年,完成了 220 公里地震深反射,接收了小到 100 公斤大到一吨炸药的 1300 炮的广角反射;总长 700 公里的大地电磁测量、933 个点,总长 350 公里的高精度重力测量等 6 个方面的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地质解释等。试验和综合研究发现,雅鲁藏布江北尼木——当雄有 4 — 5 个地震反射亮点,6 种方法证实其为一个低速高导的部分熔融层;发现了一条地震强反射带从雅鲁藏布江南向北倾斜延伸下去,代表了南部地块向北和拉萨地块碰撞后沿雅江南发生的第一个俯冲带;发现了雅鲁藏布江构造带内的 MHT(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向北延伸了约 80 公里,达到雅鲁藏布江附近;发现了康马穹隆上有 3 条高角度断裂,成为向北的双重逆冲构造,发现了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地表显示为高阻体,向下延伸不超过 20 公里,表明沿江大断裂向下延伸有限;发现了工作区段内莫霍层的深度较深,喜马拉雅山下可达 75 公里,其深度由浅变深证明莫霍层是逐步加深的;发现了雅江南,上、下地壳反射图案特征有很大不同,30 — 40 公里以上地壳显示为复杂的构造图案;发现了念青唐古拉山及纳木错主体显示为统一的高阻体,向下延伸约 30 公里;发现了缝合带北部地壳增厚方式等。研究人员综合九大科学发现,提出了雅江南北基本上为上地壳逆冲叠覆,下地壳为挤压的分层以不同方式增厚的模式。同时,他们开发了 50 秒超深近垂直反射地震探测技术;深反射地震、宽频地震和广角地震方法相结合、相互利用和补充的综合地震探测技术;超长周期和宽频大地电磁探测技术相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密切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等 4 项技术成果。

  据统计,这一项目的研究成果及评论文章已在世界著名的《科学》、《自然》、《新地球》刊登 14 篇,并被引用了 757 次,网页被访问 2935 次。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科学与技术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