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态系统∶水∶河流 科技日报 (2001-04-24)

国家环保总局称,达标的淮河工业企业存在反弹可能


新华社记者 李斌

  尽管淮河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日前指出,从沿淮四省的自查报告和最近淮河核查的情况看,治理达标的淮河流域工业企业仍存在反弹的可能,工业结构性污染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特别是制浆造纸企业数量多,其排出的废水量大,色度深,含碱量高,进入河道后水质观感差。淮河部分区域水质仍处于较高污染水平。”国家环保总局水污染控制处处长刘鸿志博士说。

  淮河水污染防治还存在以下问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慢,处理率低。主要原因是县级政府资金缺乏,污水处理工程立项等手续繁多,外资不能及时到位等。

  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尚未开展。目前淮河水质主要污染指标是氨氮,氨氮的主要来源是人和畜禽的排泄、氮肥的流失等,当前面源污染底数不清,缺乏具体的管理法规和技术措施。

  河流已丧失自净能力。目前,淮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超过 50%,远远超过国际上内陆河合理开发利用程度 40% 的上限,且 4000 多座闸坝水库的调度基本不考虑生态用水的需要,成为淮河水质不能得到彻底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长约 1100 公里的淮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1995 年 8 月 8 日,国务院发布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加快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步伐。经过多年防治,作为我国环境治理重点的淮河,水质恶化趋势已经得到初步遏制,全流域的环境意识明显提高,流域产业结构初步得到调整和优化。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环境保护∶政府行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