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态建设 人民日报 (2006-06-20)

按照自然地带规律治理尘源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鸿烈

  减少扬尘和尘暴天气的出现,减缓其危害,在人力尚无法控制天气的情况下,关键是要遏制草原和荒漠地区由于不合理利用土地所导致的土地退化。

  一、合理放牧,建设冬春季节人工草场,遏制草场退化。我国夏季温暖湿润,夏秋季草场面积辽阔,牧草生长茂盛;但冬春季节则只有背风向阳的地方和溪流湖边才有草可供放牧。大量牲畜从广阔的夏秋草场转至面积有限的冬春场,给冬春草场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严重草场退化。建设冬春人工草场不仅是扭转靠天养畜的局面,发展畜牧业的需要,而且也是遏制草场退化,减少尘暴尘源的关键。

  二、雨养农业区的旱作农业长期处于靠天吃饭,粗放经营的局面,其结果是越垦越穷,越穷越垦。从单纯发展农业看,也必须变粗放耕作和轮歇制度为精耕细作和建设基本农田。否则,不仅无法改变落后的农业状况,而且生态状况将日益恶化,将在大风吹蚀下为尘暴提供越来越多的尘源。

  三、应对华北地区的尘暴,我们要治理的对象是人为造成的尘源地,而这些尘源地主要是分布在我国西部、北部的半干旱草原地带和干旱荒漠地带(由极耐旱的灌木组成)。因此,对尘源地的治理只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以种植草本和灌木植被为主。只有在有水灌溉的条件下才能建设绿洲,种植树木。绿洲的防护林对当地农田起着重要的防护作用,但对缓解华北地区尘暴则作用不大。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减灾与预防
灾害∶沙尘暴
环境保护∶政府行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