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态建设 人民日报 (2006-06-20)

构建三大生态圈


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新时

  防治荒漠化和沙尘暴应建立遵循自然地带性规律的宏观战略布局。以首都为核心,规划出防治沙尘暴的“小三圈+大三圈”格局。“小三圈”是在首都范围内:外围山地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森林圈、郊区防风固沙的复合农林草系统防护圈以及城区的绿化圈,具有防治就地起沙扬尘的功能。“大三圈”则指在首都北部与西北部呈经度方向(水分梯度)分布的:农牧交错带、草原地带和荒漠地带。

  在农牧交错带 ( 森林—草原过渡带 ),应以发展人工草地与饲料地为主,结合以山地水土保持防护林带与灌木护坡带,不仅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培育土壤,尚可大力发展现代化的舍饲畜牧业。

  在广大草原地带,在坚持“还草”大方向的同时,不应忽略了灌木。当遭受严重风蚀的沙质土草原已退化成流动沙丘的情况下,雨水会迅速渗流到深处,因而根系较浅的草原草类就不宜在沙丘上生长,深根的耐旱灌木类则更适宜。因此,在草原退化沙地合理地种植灌木,是符合草原演替自然规律的生态重建措施,也是防止退化草原成为新生沙尘暴源的有效途径。草原重建的另一途径,是在草原区选择大致 1/10 面积的适宜地段,在保证灌溉的条件下建立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发展现代化舍饲畜牧业,从而使 90% 的天然草原得以退牧还草,恢复与发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重大生态功能,避免草原因退化而成为沙尘暴源。

  在荒漠地带,则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措施。在荒漠中的农业绿洲地区,应在周边和内部种植防护林网;绿洲外围与荒漠交接处,应在林带外侧建立阻滞风沙的灌草带。

  准格尔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和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固定、半固定沙漠,经开垦、过牧或樵采破坏而退化为流动沙丘,这加剧了沙尘暴源的作用。鉴于该沙漠是温带荒漠珍贵的野生动植物基因库,应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野生种质资源库善加保育。荒漠地带也应保护或培育盐生植物,发展盐生植物产业。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减灾与预防
灾害∶沙尘暴
环境保护∶政府行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