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态建设 科技日报 (2000-07-11)

流域性生态示范区在江苏形成


本报讯(汤涧)

  位于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的江都市、姜堰市、宝应县、大丰市等 4 个县(市),近日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此前,这里的扬州、兴化等市、县已被批准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这表明里下河地区正逐步形成为一个流域性生态示范区。

  建设生态示范区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根本目标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建立良性循环的区域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复合生态系统,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目前,全国已建立了 154 个省、地、县级规模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共有 33 个县、市、地区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里下河地区由于人口多,社会发展历史悠久,资源开发强度很大,生态功能处于逐步退化状态,目前已没有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寻找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结合点,早在 1982 年,位于里下河东南部的姜堰市就开展了生态农业建设的试点示范和推广,1990 年这个市的沈高镇河横村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全球环境 500 佳”称号。1995 年,国家环保局正式启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以后,里下河地区一些县(市)相继开展了生态示范区建设,并形成流域性发展态势。

  通过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绿色产业正在成为里下河地区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宝应县历史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灾频繁,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和围湖造田,导致生态环境质量退化严重。开展生态保护和建设以来,这个县逐步构建了以湿地生态农业体系为主的生态示范区模式。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生态建设∶政府行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