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态建设 人民日报 (2000-04-20)

建设跨世纪林业生态工程


四川省林业厅厅长 曹正其

  四川省历史上是多林的省份,但因本世纪遭受了几次大规模的人为破坏,70 年代末,川中农区 53 个县中有半数的县森林覆盖率不到 3%。盆中地区普遍缺乏生产、生活用材,旱灾和水灾频繁发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绿化,提出了“绿化全川”的奋斗目标,把林业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早在 1980 年,四川决定在盆周山区建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经过近 20 年的努力,造林保存面积达到 100万公顷以上。于 1989 年启动的长江防护林工程,覆盖了川中丘陵的腹心地带,涉及嘉陵江、沱江、涪江等流域 76 个县。到 1998 年,累计完成工程营造林 157万公顷,飞播造林保存面积达 70万公顷。同时,还开展了平原绿化工程、绿色通道工程、西部治沙工程、干热干旱河谷绿化工程、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工程,加快了全省国土绿化步伐。

  通过这些工程建设,四川生态状况得到很大改观。全省林地面积上升到 1172.3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 24.23%,森林面积和蓄积位居全国前列。到目前,盆中地区 92 个县有 69 个实现了全面绿化,盆周地区 36 个县有 22 个实现了基本绿化,西部地区 53 个县中有 12 个实现了林草覆盖。许多荒山秃岭如今已满目青翠,过去缺材少粮的地方变得林茂粮丰。林业有效地发挥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护佑农田的作用,在天府大地上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长江干流和多条重要支流贯穿全境。据测算,每年从上游涌进三峡的泥沙达 6亿吨,四川生态建设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三峡工程的安危。为了全局的利益,四川省果断宣布于 1998 年 9 月 1 日起实行天然林禁伐,并开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 564万公顷天然林实行常年管护,每年造林 13万公顷,森林抚育 28万公顷,封山育林 68万公顷,全省森工采伐企业在职职工全部转向森林管护和公益林建设。为进一步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按照中央要求,四川于 1999 年 10 月启动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对全省 170 多万公顷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退耕还林。

  世纪之交,四川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推进荒山绿化,开展退耕还林,将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到 2010 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 30% 以上,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遏制,自然面貌有较大的改观;到 2050 年,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 40% 以上,基本建立起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使天府之国尽成秀美山川。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生态系统∶植被∶植树造林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