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态建设 中国青年报 (2000-02-13)

再不能迈着牦牛脚步走了
——访中共青海省委书记白恩培


本报记者 唐钰

  “青海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口少、国土面积大、资源丰富。面对西部大开发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青海再也不能迈着牦牛的脚步走向新世纪了。”

  中共青海省委书记白恩培,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了这段开场白。

  如何做好西部经济开发这篇大文章呢?白恩培认为,青海要唱好五部曲:扎扎实实打基础、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深化改革促发展。

  构筑西部经济开发大舞台,要把加快基础建设放在首位。白恩培透露,青海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围绕交通、通信、电力、水资源开发、水利设施、农田草牧场以及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等方面基础设施,全方位、多层次地加快建设步伐。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白恩培指出:青海地处长江、黄河的源头,其生态地位对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海将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全局性、历史性的重任,奏响绿色旋律,演好创造生态效益这部重头戏。

  白恩培介绍说,今后 15 年里,青海将重点加强长江源头、黄河源头、环青海湖地区、东部干旱山区、龙羊峡库区和柴达木盆地 6 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水土治理工作,大力加强天然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加大退化草地治理恢复的力度,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增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同时,将抓紧实施坡耕地和高海拔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力争两年内达到 100 万亩,通过综合治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的新青海。

  “西部经济开发,再不能走有什么资源就开发什么资源的老路了。能否真正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青藏高原特色的路子,这是青海能否加快发展的根本。”

  白恩培告诉记者:过去人们把高寒缺氧看作劣势,现在这个问题该从两方面看了。比如许多珍贵的野生动植物,只能生长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高原冷凉气候、天然草场和青藏高原可再生生物资源,加大种植业、加工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抓好反季节蔬菜、杂交油菜和豆、薯等农产品的产业化生产,扩大青海地区特有的中草药材种植,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牧业。一句话,就是要发展特色经济。青海今后将继续加大盐湖、水电、石油天然气和有色、贵重金属资源的再开发,发展钠、镁、钾、锂、锶、硼等系列产品,争取 2005 年前钾肥生产能力达到 100 万吨,年产原油 500 万吨、天然气 50 亿立方米,滚动建设黄河上游的梯级电站,逐步把青海建设成国家的钾肥、金属锂、碳酸锶生产基地。同时,依托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风情和人文景观,通过加快青海的旅游资源开发,使青海真正成为人们神往的高原避暑胜地。

  白恩培说,青海经济发展的难点在科技,潜力和希望也在科技。青海民贫省穷,除了历史、地理等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科技的普及推广和创新的力度不够。青海要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真正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将采取多种措施,通过采取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积极发展民族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加速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专门人才和劳动者。围绕优势资源开发、企业进步和发展特色经济,大力研究开发和引进推广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技术,以技术进步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白恩培说,青海要在发展上有作为,就必须在改革开放上有所作为。面对这次西部大开发,青海再不能纸上谈兵。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最重要的是要有大动作。青海要建立“竞争、激励、监督、约束”的组织手段和用人机制,为改革开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还要强化法制建设、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西部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白恩培最后满怀信心地说:青海一定会唱响“开发西部”这首充满时代气息的大合唱。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经济与环境∶区域发展
资源保护和管理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