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态建设∶水 人民日报 (2004-05-20)

治理三江源头 绿化河湟流域 保护自然湖泊
青海构建绿色生态高原


本报西宁电(记者 马应珊)

  春风融化了青海高原的冻土,抓住雨水到来的季节,今春全省展开了治理三江源头、绿化河湟流域、保护自然湖泊的生态建设工程。各族群众团结奋战,两个多月来,封山育林 105 万亩,荒山种草 90 万亩,人工造林 13 万亩,并开始对三江源区的 1540 万亩天然草场进行封育禁牧。黄河、湟水河两岸变绿了,200 多公里长的黄河水变清了。这是青海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奇迹。

  黄河、长江、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省东部,通称三江源。源区面积达 36.3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50.4%,源区承载着玉树、果洛两个州的整体和海南、海西两个州的部分地区,共有 17 个县,56 万人口。这里平均海拔 3800 多米,气温低,生态十分脆弱。近年来,由于地球变暖,雪山融化,湿地萎缩,加之采伐、挖药材、超载放牧等人为因素及鼠害破坏,使三江源地区的 2 亿多亩草原沙化和退化,其中 3990 万亩草场变成了黑土滩。每年流进黄河、长江的泥沙高达 9000 多万吨,严重威胁着下游省区的生态及水电站安全。

  为了遏制生态恶化,建设绿色高原,去年青海省政府出台了《2003 年青海天然草原退牧还草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并投资 3.16 亿元,帮助三江源区的 1900 户藏族牧民搬迁到源区外安置,三江源区的 558 万亩草原永久性禁牧。同时省委、省政府加大了保护治理三江源区的力度,自 2000 年开始,全面禁止在源区采金、伐林、挖药材等活动。3 年多来,在源区生态建设中采取国家支持,群众集资等多元化投资达 8 亿多元,组织群众植树造林 405 万亩,建设围栏草场 2611.5 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815.3 万亩,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120 多万亩,封山育林 162 万亩,药剂灭鼠保护草场面积 2980 万亩,使三江源区的生态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全长 230 多公里的湟水河,是青海境内又一条大河,在青海境内从贵德县到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长达 280 多公里的黄河流域是青海的农业区。青海采取拍卖荒山荒坡,谁治理,谁种树,谁受益的 50 年不变政策,使河湟流域的荒山荒坡全面得到了治理和绿化。如今在黄河两岸建成了总长 500 多公里的黄河经济林带。

  在 72 万平方公里的青海省,玉树、海北、海南、海西等六个牧区州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96%,这里分布有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克鲁克湖等大小自然湖泊达 1.6 万个,水域面积达 9000 多平方公里。为了保护这些自然湖泊,近 3 年中青海省人大、省政府颁布了地方法规和有关禁令,全面禁止了在湖泊周围采伐、放牧、捕鱼。期间还将青海湖周围的近千亩过去草原开荒变成的农田又全部退耕还湖,并进行了种草保护,从而全面推进了建设“绿色生态高原”的进程。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生态建设∶政府行为∶政府项目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