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态建设∶水∶海 人民日报 (2004-09-01)

还渤海以蔚蓝


本报记者 刘毅

  “没有污染的时候,一年能赢利十几万元呢。自从近海海域被污染后,抽上来的水不能用,养什么死什么,海里也捞不上鱼虾了。”山东省无棣县埕口镇水沟村养殖户侯宝友愁眉不展地对记者说。

  最近,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在沿渤海的山东、天津、河北、辽宁四省市调查采访时,听到了不少这样的抱怨。本该是蔚蓝纯净的“蓝色国土”,仍然饱受污染的威胁,祖祖辈辈“靠海吃海”的渔民们更是成为直接的受害者。

“蓝色国土”遭受黑色污染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1800 年前曹操在渤海边写下这一气势雄伟的诗篇时,他看到的是一个水清、物丰、景美的渤海。

  渤海,素有我国“鱼仓”、“盐仓”和“海洋公园”的美誉。然而,20 多年前,当环渤海的辽宁、河北、山东、天津等地的经济开始快速发展时,渤海也遭到了空前的污染。

  海纳百川。渤海作为我国北部一个近乎封闭的内海,在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 40 余条河流的同时,也成了“藏污纳垢”之所,大量的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水从河口涌入渤海。渤海沿岸还有 43 个工业、生活污水直接入海排污口。

  平均水深 18 米、面积约 7.7 万平方公里的渤海,一年“喝”下的污水竟高达 28 亿吨,占全国排海污水总量的 32%;其中污染物超过了 70 万吨,占全国入海污染物质总量的 47.7%。

  来自陆地上的污染物是污染渤海的罪魁祸首,陆源污染的比例高达 90% 左右。此外,海上养殖、港口和船舶污染、海上倾废等,也是渤海污染的主要因素。

  水质严重下降,赤潮频繁发生,水产品资源接近枯竭。污染使得渤海一度面临“死海”、“空海”的威胁!渤海,病得不轻。

碧海行动欲治污染重症

  2001 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海洋局、交通部、农业部、海军及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四省市联合制定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这一预计投资 555 亿元的计划是为渤海恢复健康开出的昂贵“药方”。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渤海污染物入海总量有所削减,近岸海域水质恶化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环境监测表明,2003 年整个渤海海区的污染面积由 2002 年的 3.3 万平方公里下降为 2.1 万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 27.3%。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成绩是在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取得的。

  然而,渤海海洋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污染控制处处长许丽娜告诉记者,虽然 2003 年渤海污染面积减少,但中度和重度污染的区域面积比 2002 年增加。海水质量基本为四类或劣四类,40% 的海域沉积物质量劣于三类标准,海洋生物普遍受到污染。

  与此同时,由于资金匮乏、市场化运作机制未建立起来等原因,碧海行动计划建设项目进展还不理想。国家环保总局海洋处处长佟羽介绍说,“十五”期间,环渤海四省市计划安排建设各类项目 286 个,需投资 296.7 亿元。截至 2003 年底,已完成投资 120.28 亿元,占总投资的 41%;完成项目 99 个,占 35%;在建项目 115 个,占 40%;未动工项目 72 个,占 25%。

  专家预计,要在明年底完成“十五”目标,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届时渤海 COD、总磷、石油类入海量会有较大幅度削减,大体可以完成目标的 70% 左右,但是总氮的入海量削减比例将远远不够;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达标率估计为 80% 左右。

期待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记者团在采访中了解到,《海洋环境保护法》配套法规建设的滞后以及多头执法问题,是影响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因。

  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专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华敬曾参加了《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制定。他告诉记者,我国 1982 年制定了《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 年修订后从 2000 年 4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但相关的配套法规并没有随之修订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实施 4 年来,没有一部相关的实施细则及法规出台,一些重要的海洋环境标准仍是空白。可以说,《渤海碧海行动计划》的执行,目前还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另外,尽管法律规定了涉海各部门的职权范围,但各部门职能交叉的问题依然存在。环保、海洋、海事、渔政、军队环保部门共同参与渤海的污染治理,“五龙治海”导致互相“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

  华敬呼吁,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我国应加快海洋环境立法步伐,进一步完善海洋环境法律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能。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富国认为,“治好渤海的污染重病绝非朝夕之功,不能指望轰轰烈烈地搞 5 年、10 年就完了。”

  “海洋保护,人人有责”,这是今年 6 月 5 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彻底根治渤海环境污染,需要可能长达几十年的艰苦努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和行动。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生态建设∶政府行为∶政府项目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