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态建设∶水∶海 中国环境报 (2004-08-12)

管理部门多,互相不依属,职责不明确,监督难实施
海洋保护要解体制之困


本报记者 徐琦

  顶着“博士、教授”头衔的刘建军在担任河北省秦皇岛环保局局长之前,在燕山大学当了 22 年的老师。在当这个局长之前,他觉得环保工作形势一片大好,但身在其位,却发现一切都不那么容易。

  刘建军担任局长一年多来,秦皇岛的环境质量状况一直不错,其近海海域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在 100%;去年大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 361 天。秦皇岛市的“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城市美容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去年,秦皇岛已经成为河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刘局长说,秦皇岛人都把美丽的海洋当成自己的家。“但是,人再爱家,也还是会在自己的家里乱扔东西。”他给记者谈起了一件事,四五年前,环保局给一些重点排污企业安装了 60 多台监测仪、流量计,每台仪器大概都花费了企业 50 多万元,但谁愿意“自己买个眼睛看着自己”呢?在被强制使用了一段时间后,这些仪器都因为人为或是技术原因全部无法使用了。这样一来,环保执法人员只好定期去监测,这样得到的数据自然无法保证连续性和实时性,最终为这些企业的偷排偷放打开了方便之门。更让人无奈的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已经使人失去了公德心。有一次刘建军深夜去查处一处工地的噪声污染,那位工地负责人很“爽快”地掏出了一万元罚款,然后继续我行我素。这样的事情,他碰到了许多。

  刘局长介绍说,秦皇岛的工业并不非常发达,相对来说,生活污水对海洋的影响更大,因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格外重要。至今秦皇岛已经投资 10 亿元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设了北戴河西部和北戴河东部污水处理厂,今年年底日处理能力达 12 万吨的海港区东部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工程完工后,秦皇岛的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将达到 30 万吨,而在山海关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全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 100%。尽管如此,他对污水处理厂的前景忧心忡忡。目前秦皇岛的污水处理厂都是由政府投资建成,也由政府出资进行管网建设,这对政府财政自然是个不小的压力。现在全国不少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按市场化模式运作,理论上可行,但是,刘建军说,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不少困难。比如,由于地下水等各种其他水源的客观存在,城市居民用水所产生的污水往往要远多于自来水的消费,因此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存在着很大的缺口;污水处理费的征收率不高和征收面不广也是影响污水处理厂生存与否的关键因素。

  谈到海洋治污,刘局长用“多龙治海”来形容目前的海洋环境管理,为环保局“协调监督”的职责而深感困惑。他说,在秦皇岛海域,有环保局、省及市海洋局、省及市海事局、市政府渔政处、海监总队、军港环保部门等多个部门共同管理海洋污染,但这些部门大多都是独立工作,在许多职责分工上不明确,因此造成不少重复建设的问题,而出现污染事故后,又容易出现互相推托的现象。海洋环境管理也存在“空白点”,比如船舶的烟囱在海上冒烟污染空气就成了海事局不用管而环保局管不了的“三不沾”问题。《海洋环境保护法》是通过功能区划来决定海域的管理,但这些管理部门在行政职能上属于不同的体系,关系极其复杂。这极大地限制了环保局对这些部门的监督和协调作用。刘局长说,即使他想知道各港口的海洋环境或是水质情况,也只能靠私人关系,而没有权力要求其他部门向环保局提供这种信息。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生态建设∶政府行为∶政府项目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