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灾害∶沙尘暴 北京青年报 (2002-04-12)

北京能否告别沙尘暴


文/弓还忠

  清明节的一场中雨给曾受 3 月 20 日强沙尘暴肆虐之害的本市广大市民带来一个惊喜,大家都以为最近一个时期北京再也不会受风沙天气的骚扰了,可是没想到雨停仅一天多,漫漫黄沙又布满天空,让不少出门在外的人蓬头垢面,灰头土脸。

  人们不禁要问,本市湿漉漉的地面为什么还会起风沙呢?北京这几年植树绿化搞得热火朝天,成绩有目共睹,可是沙尘天气不见减少,反见增多,照此下去,我们距“北京 10 年后将告别沙尘暴”这一宏伟目标到底还有多远呢?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大家知道,本市形成风沙天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本地裸露地表比较干松时,一旦强风吹过,便出现“扬沙”,使能见度下降,另一种是本市上游地区的风沙随风而来,飘到北京上空,形成“浮尘”天气,这次本市雨后起沙尘便是属于后者。

  虽然这次风沙出现之前沙源地也曾下过雨,但雨量分布不均匀,大部分地区属于“雨过地皮湿”。这样在强风的吹拂下,地表失熵迅速,很快恢复到干松状态。此时正好处于“青春阶段”的蒙古气旋犹如停留在低空的一个巨型排气扇,它所产生的一股股上升气流将地表干松的尘沙高高扬起,然后顺风直下,于是便造成本市严重的风沙天气了。可以说本市如果没有风沙之前的这场中雨,极有可能本地的扬沙与来自上游的浮尘“相互勾结”,而使本市再度出现类似于前一次那样的强沙尘暴了。

  再说一说第二个问题。

  本市绿化植树对扬沙的形成是有很大抑制作用的,如果本市的绿地覆盖率能够达到 80% 以上,在没有土建施工的地方即便有大风,也难以形成扬沙。此外,绿化植树能够吸附空气中大量的尘埃和污染物,从而大大地降低了风沙的强度,减轻它的危害,但它还不能完全遏制住风沙天气对人们的困扰。这是因为造成本市风沙天气的影响因素很多,既与本市的植被状况有关,也与上游风沙源地,即世界三大著名沙源之一的内蒙古、蒙古和哈萨克斯坦等沙漠的植被状况土壤湿度、气候状况等密切相关。除此之外,还应与沙尘暴的驱动力即东亚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关。只要北京的上游沙源地区没有全部绿化,即没有实现“黄土不露天”,便存在着滋生沙尘暴的“土壤”和“温床”,便存在着遭受沙尘暴袭击的可能性。建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防止荒漠化、多种靠当地自然条件能够存活的灌草型植物等项措施,有利于减轻沙尘暴对本市的危害。

  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们只能在减轻其危害方面有作为,但还不能遏制或根治。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气候与气象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