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灾害∶沙尘暴 中国青年报 (2000-04-10)

沙尘暴从哪里来


晋永权

  这个春天,北京已经是第 6 次遭到沙尘暴袭击,其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都超过往常。身居此地的一些学者、官员及媒体人士纷纷寻根溯源,把造成这场环境灾难的原因推及内蒙古草原的荒漠化;北京周遭,特别是河北张家口地区,如怀来县等地的土地沙化,沙丘迅速向北京移动等原因。此间传媒对上述地区百姓“不顾环境的破坏,一味追求自身利益”的做法再次提出了批评。

  不错,从地理位置来看,这可恶的沙尘暴的确来自上述地区,它不仅给首善之区的北京人,同样也给那些当地百姓带来了不便及经济损失,甚至直接威胁到他们自身的生存。客观地说,沙尘暴这事情,除与春季降雨少、风大有关外,与当地百姓的行为的确关系很大。但是,依照惯性,动辄把责任完全推在普通老百姓头上的做法,则是不公平的,或是不理智的。

  其实,草原的牧民比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更热爱草原,因为生存,他们迫不得已;又因为对草原与牧民关系的制度安排滞后,广袤的大草原,谁对它负责,谁享有它的收益权,谁享有它的开发权,如果这些问题糊里糊涂——我们都没搞清楚草原是怎样破坏的,怎能保证我们刚刚建好的草原不被接着破坏呢!

  作为个体经济单位的农牧民家庭,他们的生存需求,与生活在高楼大厦间的人并无二致。牛羊要吃草,可以去的地方,人们就会把牛羊赶过去,牛羊也会自己寻着过去。人吃饭要生火,那必然需要木柴,可以砍的树就砍呗。面对一块“公地”——谁都可以掠取的地方,自然谁也不会放过。

  手捧咖啡杯,幽雅地坐在沙发一角,以一种偏颇的道德标准来严苛别人的生存需求,这显然也是“不道德的”——让人不吃不喝,或少吃少喝,来达到你所需求的“碧水蓝天”?

  上述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绕来绕去,还是绕到了政府身上。因为在“防风固沙”这一问题上,有过惨痛的教训。比如,政府组织人力大栽防护林,而那些地方的百姓并无太高热情,他们觉得这是在为别人做事,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没有太多关系,倒不如把树砍了,扛回家烧柴实际。当“奉献精神”成为地方政府忽视农民自身利益的挡箭牌时,恐怕这防护林、草皮之类的命运就难说了。再有,政府号召牧民有限放牧,爱护家园,但他们还是照放不误,因为这片草场不是他家的,也就是说政府没有规定清晰的产权,他没有必要去珍视这片“你我共有的家园”。这些教训,今天似乎还是到处都有。

  这场沙尘暴席卷了大半国土,如若真的下决心来治理环境,那就该在此问题上多想一些经济学的办法,让羊儿不啃草皮的时候不至于饿死。一句话,政府必须定出切实的措施,但这种措施必须是经济行为,即与当地百姓的实际利益真正挂上钩来。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空气污染∶空气质量与监测
气候与气象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