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物多样性 科技日报 (2000-06-13)

关于《1999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的说明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0 年 6 月 5 日)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持,参加编写的中央单位有: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和中国地震局。

  本公报涉及的全国性数据,除行政区划、国土面积、森林资源和地震数据外,均未包括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1999 年,中国政府加大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继续采取拉动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增加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 823.2 亿元,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1.0%,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强化环境综合整治,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重点城市环境质量按功能达标工作也取得显著进展,滇池和巢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完成阶段任务,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全国环境污染恶化趋势总体上开始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污染程度仍处于相当高的水平,一些地区的环境质量仍在恶化,相当多的城市水、气、声、土壤环境污染仍较严重,农村环境质量有所下降,生态恶化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区生态破坏的程度还在加剧。

  水环境我国水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是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1999 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 401 亿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为 1389 万吨,废水排放总量比上年略有增加,生活污水及生活 COD 排放量首次超过工业废水及 COD 排放量。

  我国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辽河、海河污染严重,淮河水质较差,黄河水质不容乐观,松花江水质尚可,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主要湖泊富营养化严重。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顺序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和长江。

  我国地下水资源分布差异明显。部分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已引起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水质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1999 年,为确保“99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成功,按照国务院《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的要求,当年 4 月底,全流域 144 家重点污染源已基本完成治理任务。1999 年底,巢湖全流域日排废水量 100 吨以上的 109 家重点污染源,治理达标率达到 99%。《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已开始实施。

  海洋环境 1999 年,我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严重,海洋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近岸海域东海污染最重,其次是渤海、南海、黄海水质相对较好。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近岸海域污染较重,海南、山东等省近岸海水水质相对较好。主要污染因素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1999 年,中国海域共记录到 15 起赤潮,比 1998 年减少 7 起。

  1999 年 12 月 25 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务院批准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已启动,加大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力度。

  大气环境 1999 年,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仍然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少数特大城市属煤烟与汽车尾气污染并重类型。

  与上年相比,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部分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部分城市污染仍较严重。统计的 338 个城市中,33.1% 的城市满足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66.9% 的城市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超过三级标准的有 137 个城市,占统计城市的 40.5%。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的排放量分别比上年降低了 11.2% 和 20.3%。

  我国酸雨污染范围大体未变,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30%,污染程度居高不下。为解决酸雨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酸雨污染的防治。1996 年以来“两控区”内共削减二氧化硫总量近 80 万吨。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环境污染防治目标和对策》,北京市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控制大气污染的阶段目标。

  机动车污染控制取得进展。截止到 1999 年底,全部实现汽油无铅化的地区已有 9 个省和直辖市,其他地区也有 70 个城市实现汽油无铅化。全国无铅汽油消耗量已占车用汽油消耗量的 70% 以上。

  工业固体废物 1999 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 7.8 亿吨,其中,危险物产生量为 1015.5 万吨。县及县以上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 6.5 亿吨,占产生总量的 83.3%。铁路沿线白色污染得到一定控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比 1998 年增加 3.4 个百分点。

  辐射环境我国整体环境未受到放射性污染,辐射环境质量仍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浙江泰山核电厂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周围地区检测结果表明,辐射水平未见变化。

  耕地与土地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世界人均水平的 43%,总体质量不高,全国大于 25 度的陡坡耕地近 600 万公顷,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耕地只占 40%,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 79%。1999 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 84.2 万公顷,开发、整理、复垦增加耕地 40.5 万公顷,增减相抵,净减 43.7 万公顷,比上年增加了 17.5 万公顷。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面积大幅度增加。

  森林与草地 1999 年森林火灾起数和受灾面积比 1998 年都有所增加,病虫害发生面积达 763 万公顷。

  我国草地退化严重,其中,中度退化程度以上(包括沙化、碱化)的草地达 1.3 亿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 1/3。全国共有沙化土地 168.9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17.6%,主要分布于北纬 35 度至 50 度之间,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 4500 公里,南北宽约 600 公里的风沙带。

  自 1998 年以来,在东北、内蒙古、新疆、海南等地区的重点国有林区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取得了成效,基本控制了森林的超限额采伐和乱砍滥伐。

  生物多样性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截止 1999 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1146 个,总面积 8815.2 万公顷,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 8.8%。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55 个,面积 5751.5 万公顷。全国有 15 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7 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4 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或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

  气候与自然灾害 1999 年,中国气候继 1998 年度异常之后再度出现异常。降水北少南多,大部地区冬春连旱,夏季南涝北旱,秋季旱渍并存,气候持续偏暖,连续第 13 年出现暖冬。全国灾情属一般偏重年份,以旱灾较为突出。

  1999 年,中国境内共发生 5 级以上(含 5 级)地震 72 次,其中发生在台湾省域 48 次,台湾海峡 1 次,黄海 1 次,内地地区 22 次。

  1999 年,全国共发生较大规模突发性地质灾害 320 起。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环境保护∶政府行为
空气污染
水污染
国土资源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