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物多样性∶动植物保护 人民日报 (2002-04-29)

扎龙仙鹤在哀鸣(本周聚焦)


王风光

  生息繁衍在东北松嫩平原的仙鹤,目前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数量骤减!暮春时节,笔者第三次到“仙鹤的故乡”采访,场景令人触目惊心,不禁扼腕叹息。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乌裕尔河下游,地跨齐齐哈尔市的富裕县、泰来县、昂昂溪区、铁锋区和大庆市的林甸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等 6 个县(区),总面积 21 万公顷,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湿地,有各种鸟类 296 种,被誉为“丹顶鹤(仙鹤)的故乡”。

湿地破坏严重

  扎龙自然保护区近年来多次出现火灾,不仅丹顶鹤的家园受到毁坏,而且这里的湿地也弱不禁风,水量减少,水质恶化,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日益严重。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倪红伟说:“这场火灾最重要的不是针对丹顶鹤一个物种,而是针对整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的一些功能和结构改变了,甚至丧失了,在这里栖息的各种生物包括环境相应都会改变,这个损失和伤害是最大的,是无法估量的。”

  湿地缺水。由于近几年来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持续干旱,供给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的主要水源乌裕尔河和双阳河,已满足不了进入湿地所需要的水量,湿地自然平衡难以维系。虽然 1998 年大洪水过后,两河下游洪水泛滥,补入一定水量,但仅仅维持了两年。进入 2000 年至 2001 年春夏两季,连续出现旱情,年降水量不足 80 毫米,加之两河上游生产生活用水增加,造成湿地严重缺水,出现部分泡泽干涸,河道断流现象。由于近年气候连续干旱,扎龙湿地的面积逐渐萎缩。据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李长友介绍,目前保护区 2100 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常年有水的不足 130 平方公里,野生丹顶鹤的生存和活动空间越来越小,缺水的湿地已经无法给丹顶鹤提供充足的食物。为保证回迁的鹤不“断粮”,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已经在鹤经常出没的地点投放了 2600 公斤玉米,以供这些远道而来的贵客补充体力。

  植物退化。随着湿地面积的缩减,芦苇失去了繁衍条件,大面积芦苇根裸露出地面,造成芦苇生长退化,一些苇塘变成湿草甸、湿草甸变成了干草地。沼泽湿地的干化也使扎龙保护区内出现了鼠害,一些地方鼠洞遍布,局部地区出现了荒漠化现象。不仅如此,保护区内过度围垦和放牧等活动也大面积破坏了千百年来形成的湿地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泡泽干涸,有些湿地已出现盐碱化和沙漠化迹象。保护区大面积着火给丹顶鹤的生存带来了威胁。据当地干部介绍,着火较轻的苇地今年春季可能恢复;中度过火的地方苇根过火尚未烧死,需 2—3 年能够恢复;着火特别重的地方苇根全部烧死,无法再给丹顶鹤等珍稀水禽提供筑巢之草和隐蔽之所。

  污染严重。由于乌裕尔河流域的克东、克山、依安等县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保护区湿地内,加之区内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保护区内地下水、地表水受到污染。据黑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齐齐哈尔站监测资料表明,地下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最大超标(三级环境水质标准)17.26 倍;硝酸盐含量最大超标 2.39 倍;总酸度最大超标 0.94 倍;溶解性总固体最大超标 0.93 倍,地表水中的污染物均不同程度超标。其中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的超标率为 100%,5 日生化需氧量超标率为 50%。扎龙湖的污染最重,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和 5 日生化需氧量分别超标了 5.68、17.3、93 和 1.83 倍。

  禽鱼减少。扎龙湿地鱼类资源丰富,生长着鲫鱼、鲤鱼、泥鳅等 50 多种鱼类。它们是喜食鱼虾的丹顶鹤的主要食物来源。随着湿地的减少,水位降低,加上水资源受到污染,渔业资源显著减少,不但一些珍贵的野生水禽很少见到,而且水禽、鱼类死亡时有发生。1983 年在扎龙自然保护区下游一带发生死鱼现象;1987 年扎龙自然保护区内突然死亡 3 只天鹅;1988 年 10 月 16 日笼养的黑鹤死亡,经查明是食用被污染的饲料和水引起的,后来改饮用自来水,至今未发生天鹅死亡。

人为因素使然

  湿地缩减,有其自然变迁的因素,但这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而更多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农业与湿地争夺水源。据有关部门初步调查,保护区内需水量为 9.72 亿立方米,而每年的流入量为 9.63 亿立方米,每年缺水 0.09 亿立方米。扎龙湿地的母亲河——乌裕尔河,全长 576 公里,沿河修建了几十座大大小小的水库,大量河水被截用于农业灌溉。本来流入扎龙湿地的河水应有 4 亿到 5 亿立方米,现在只有 1 亿立方米,使流入扎龙的水越来越少。加之保护区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水位下降。

  人为工程肢解湿地。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北部有 301 国道从湿地东西横穿而过,南面是滨州铁路呈东西走向横卧扎龙,西抵八支干工程,东邻九支干。这些人为的开发建设肢解了湿地,对湿地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影响。特别是保护区建立后动工修建的人工渠工程,从开工到结束,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渠堤阻断了湿地植被间的天然联系,也肢解了栖身于湿地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产卵、索饵场地。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由于乌裕尔河径流量的减小,使水体流速减慢、自净能力减低,加之上游城镇已形成了酿造、食品、纺织、造纸、化工、医药为主,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其工业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或间接排入保护区。农药、化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多,也加大了农田径流污染负荷量,增加了氮、磷等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据齐齐哈尔地质环境监测站和齐齐哈尔市环境中心监测站监测资料,扎龙自然保护区第四系潜水和地表水体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前些年盲目大面积开垦草原,使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西部连年出现旱象,对湿地供水也产生严重影响,有些湿地已出现盐碱化和沙漠化迹象。

护管刻不容缓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决定从 1999 年开始,凡未被开垦的湿地一律停止垦殖和开掘。2001 年以来扎龙连续发生 3 起火灾,更引起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省长宋法棠、副省长马淑洁都作过重要批示,省水利厅、国土资源厅、林业厅、环保局等部门根据省领导指示,组成调查组对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及水资源供给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写出了情况报告。黑龙江省政协也派出调研组,到扎龙实地考察。

  黑龙江省政府日前决定,向扎龙湿地紧急补水 3 亿立方米,使核心区 500 平方公里的湿地得到滋润,明年湿地 150 平方公里渴水的湿地会得到滋润,以维持扎龙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时,正着手研究解决扎龙湿地生态问题的治本措施。

  关于扎龙湿地的保护和管理,专家们提出了相应建议:

  一、彻底解决湿地供水问题。必须统筹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原则,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制订长远规划,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二、要尽快对湿地的保护进行立法。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对黑龙江省的湿地保护进行立法并制定湿地保护法规,使湿地保护管理法制化。

  三、把扎龙湿地纳入黑龙江省政府直接管理。目前扎龙的行政区归四县两区管理,号称 21 万公顷的保护区,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线,由于多头管理,出现问题又相互推卸责任,势必影响湿地的未来发展。扎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李长友说:“扎龙体制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齐齐哈尔、大庆两市和省林业厅等共同建立一个联合管理委员会,大家共同为扎龙保护区的将来出谋划策。另外,还应尽快制订《扎龙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和《社会发展和扎龙湿地保护总体规划》,解决好扎龙自然保护区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控制乌裕尔河上游污染。对上游城镇的工业排污、生活污水要逐步建立污水处理系统,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坚决不允许向河内排放,从源头上解决湿地污染问题。

  五、停止在保护区内再建工程。在对现有大型建设工程采取补救措施的同时,在核心区不能修建旅游设施,区内居民应陆续外迁。目前,黑龙江省环保局会同省财政厅、民政厅、计委和齐齐哈尔市政府,正在研究对扎龙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进行生态移民的总体方案。同时要逐步退耕还湿地。

  有专家发出警告:如果人类再不善待扎龙湿地,也许未来 30 年内扎龙湿地将会消失!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生态系统∶水∶湿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