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物多样性∶动植物保护 农民日报 (2000-01-25)

生物专家告诫消费者
野生动物吃不得


苏学贯

  当前,社会上流行一种“吃奇吃异”、“吃啥补啥”的说法,因而许多地方出现大肆出售、宰杀食用珍稀野生动物、违犯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法令的行为。对此,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钱吴副教授最近发表文章认为,“吃啥补啥”的说法无科学根据,吃野生动物不仅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而且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并忠告广大消费者,吃野生动物会增加感染寄生虫的危险。

  钱副教授指出,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自然界无论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至今还未发现有哪一种野生动物不感染寄生虫,当人类接触这些被感染的动物时,就可能成为寄生虫新的受害者。日前,许多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临床上还缺乏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不易早期确诊,且治疗起来药物副作用大。如今人们常食用的野生动物如蛙、蛇、鸟、狗、穿山甲、龟、猴等,体内都普遍存在着寄生虫,常见的有原虫(易诱发利什曼病、弓形虫病),吸虫(易诱发肺吸虫病),绦虫(易诱发棘球蚴病),线虫(易诱发旋毛虫病)等。

  据一些地区调查和临床检测报告显示,由于上餐桌的野生动物一般不经过检疫,安全卫生毫无保障。以近年我国一些地方感染比较严重的旋毛虫为例,如果人体每克肌肉含有 5 条幼虫、即可引起死亡。原因是这种旋毛虫囊可抵抗零下 15 摄氏度的低温,即使熏烤、腌制、暴晒、烧炒、火锅等加工方法,都不能其杀死。尤其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饭店、酒楼、大排档,更缺乏严格的检测和加工方法,很容易被感染各种寄生虫病。因此,钱副教授告诫广大消费者,为了保护国家宝贵的野生动物,为了人类的健康,不要贪图一时的口福,以免留下终身的遗憾。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公众健康∶食品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