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物多样性∶濒危物种∶动物 人民日报 (2006-02-16)

缺资金 缺标准 缺手段 缺人员
野生动物疫情监测盲区不少


本报北京 2 月 15 日讯(记者 赵永新)

  今天公布的全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大检查结果显示,由于普遍存在的缺资金、缺标准、缺手段、缺人员等问题,被称为禽流感“第一道防线”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还存在很多盲区。

  为切断禽流感的野外传染源、保障生态系统安全,国家林业局于 2005 年初启动全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国已建立 150 处国家级、402 处省级以及一大批市县级野生动物监测站点,分布在候鸟迁飞通道、迁徙停栖地、繁殖地、越冬地等野生动物重点活动区域。去年我国局部地区发生高致病禽流感疫情后,各地林业主管部门强化疫情监测防控措施,严密观察野生动物种群异常情况,及时采样送检和实施早期防控措施,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坚持日报制度,收集到大量监测信息,为疫病防控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有效防范了候鸟大面积扩散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情况。

  为摸清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情况,国家林业局于春节前开展了全国性大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由于我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起步晚、底子差,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监测站点布局有限,难以全面覆盖野生动物集中活动区域,还存在监测盲区;二是监测能力还有待提高,一些技术问题尚未解决;三是多部门协作的应急处置机制有待完善,以更好地形成合力,防范疫病等。

  据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介绍,国家林业局将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相应手段,全面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工作。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环境保护∶政府行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