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业农民农村 科技日报 (2000-01-15)

抓住大机遇绘就新蓝图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西部农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幅员辽阔的西部地区,含西北、西南 10 个省、区、市,面积 538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57%;人口 2.73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23%。该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又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及经济欠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没有西部地区的繁荣昌盛,就不可能实现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没有西部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就不可能保持我们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没有西部地区的全面振兴,就不可能达到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没有西部地区的基本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我们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成功”。

  西部农业的振兴是西部地区全面振兴的基础与支柱。西部农业的开发迎来了历史机遇。在对西部农业的地位与潜力,农业开发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农业开发的基本对策与关键措施。

一、针对西部实际与特点,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采取下列四大开发对策

  1、生态环境建设应放在西部农业开发的首要位置。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林及农田防护林建设,增加植被覆盖度是西部农业开发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2、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西部农业开发长期致力的一项任务。水利设施的完善及装备水平的提高、节水灌溉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普及是农业开发的重要内容;强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将为促进雨养农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交通及通讯条件的改善也不容忽视。

  3、加强科技投入重视农民文化素质提高是西部科教兴农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西部科教行动应列入国家西部开发计划,依托科技以实现西部全面振兴之伟大目标。

  4、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速优势产业发展是西部农业开发的一项重要步骤。根据区域资源特点结合市场需求应因地制宜建立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对优势产业的发展给予全力扶持。突出重点,优势优先是西部农业开发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根据区域类型特点,组建十二大农业产业基地

  1、新疆棉花生产基地

  新疆是我国的棉花主产区之一,1996 年全疆棉花播种面积 79.93 万公顷,总产 94.04 万吨,分别占全国的 16.9% 和 22.4%,总产居全国各省(市、区)之首。新疆棉花生产基地的建设,将对实现我国棉花产需平衡、改善棉花品质和提高棉花生产效益发挥重大作用。

  2、新疆、河西走廊瓜果生产基地

  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内陆绿洲农业区,有着独特的干热气候和显著的昼夜温差,有利于瓜类和果品的生长,形成了许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优质瓜果品种,如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库车杏、和田核桃、叶城石榴、阿图什无花果、河西白兰瓜和黑瓜籽等。应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富有地域特色的优质瓜果生产,加强新品种选育,提高耕作栽培与施肥管理水平,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注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管理,拓宽国内外市场。新疆、河西走廊瓜果生产基地的建设,是本区发展效益型农业的重要途径。

  3、四川盆地生猪与油菜生产基地

  四川盆地畜牧业生产优势明显,1996 年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 35.8%,高于全国平均值。1996 年四川省(包括重庆)生猪存栏占全国的 15.5%,居各省(市、区)之首;全省肉类总产量占全国的 11.2%;人均肉类占有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9.3 公斤。四川盆地不仅是四川或西南区的生猪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最大的肉类生产、供应基地,全国 100 个产肉大县中,有 44 个属于本区。今后应注重调整种植业结构,通过高产多熟扩种优质饲料作物;引进优良品种实行科学饲养,发展规模化生产,提高饲料报酬;加强市场预测和信息服务,降低市场风险;发展肉类和皮毛等畜产品深加工,提高生产效益。油菜是四川盆地主要的经济作物。1996 年四川省(包括重庆)油菜种植面积占全国的 12.2%;总产占全国的 13.4%,仅次于湖北省,居全国各省(市、区)第 2 位。今后要加强新型优质“双低”品种的选育,提高集约化栽培管理水平,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同时要大力发展油料加工业,搞好油菜秸秆综合利用,增加油菜产品的附加值。

  4、秦巴山区林特产品生产基地

  秦巴山区林特产品资源十分丰富,许多林特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均领先于全国,如陕南的生漆和核桃产量与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 1/3 和 1/4,林特产品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林特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将有助于加快秦巴山区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山区脱贫致富。

  5、云贵高原优质烤烟生产基地

  云贵高原是我国最大的烤烟集中产地,这里的气候条件适宜烤烟生长,其产量较高,又具有品质优势,是云贵两省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1996 年云南、贵州两省的烤烟种植面积达 84.4 万公顷,总产量 144.68 万吨,分别占全国的 45.5% 和 44.7%。该基地的建设,将对提高云贵高原烤烟产量,改善烟叶品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出口创汇发挥重要作用。

  6、藏东南名贵药材开发生产基地

  青藏高原东南部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尤以藏产中药材闻名于世,如麝香、鹿茸、虫草、贝母、胡黄莲、藏红花、丹皮、党参、大黄、天麻等名贵中药材,量大质优,在全国占有特殊地位。为了保护和开发这些名贵药材资源,今后要大力发展药用植物人工栽培和药用动物人工饲养,有计划地采集与猎捕,建立藏东南名贵药材开发与加工生产基地。为此,需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药用动植物资源的人工驯化与开发利用,建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中药材产业化基地。

  7、青藏高寒区草地畜牧业生产基地

  青藏高原草地辽阔,可利用草地面积 1.08 亿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0.7%,占全国可利用草地的 34%,位居全国各大农区首位。今后本区畜牧业的发展,首先应当发展暖季季节性商品畜牧业;其次,制定草场建设规划,推行三季和四季牧场轮牧制,扩大人工草料作物生产。第三,选育改良牲畜品种,发展牦牛和藏绵羊生产,培育乳肉兼用、肉绒兼用的牦牛品种和毛肉兼用的地毯羊品种。最终建成以牦牛、藏绵羊为主要畜种,以毛、绒、肉为主要商品的草地畜牧业生产基地。

  8、渭北、陇东优质果品生产基地

  渭北、陇东旱塬地处黄土高原中部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近年来,以苹果为主的果品生产发展迅速,苹果栽培面积已达 50 万公顷以上,总产 600 万吨以上。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今后,要依靠科技,实现果品生产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增加优质果品品种种植面积,实行精细及无公害栽培管理,提高优质果品率和商品率,进一步加强贮藏、包装、加工设施建设,实施精品战略,并努力开拓市场,建立外销出口渠道,形成优质果品产业化基地。

  9、陕北、宁南、陇中苜蓿草业生产基地

  陕北、宁南、陇中半干旱丘陵沟壑区,属农牧交错地带,本区历来重视农牧结合,有种草养畜的生产习惯。本区的主要牧草之一苜蓿,为多年生豆科作物,在干旱瘠薄坡地上能稳产高产,每公顷可生产苜蓿干草 8 — 10 吨以上,单位面积蛋白质产出量远远高于其它作物。加大技术与物质投入,扩大苜蓿生产规模,集中连片种植,统一播种、收获与加工,研制、推广苜蓿收获、干燥与加工成型机械,使基地的建设不仅能为本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饲料饲草,同时还可以优质苜蓿草粉供应国内外市场。

  10、黄土高原杂粮杂豆生产基地

  黄土高原耐瘠的杂粮、杂豆与薯类作物比重高、面积大。如谷子、糜子、荞麦、燕麦、扁豆、豌豆、马铃薯等作物均属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原料作物,在国内外市场素有较高声誉。因此,增加杂粮杂豆、薯类作物种植面积,改良品种,改进栽培技术,提高品质,建立名、特、优杂粮杂豆生产基地,是发挥黄土高原农业地域资源优势,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途径。

  11、农业高新技术孵化基地

  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近百家研究院所和大专院校,在该区域的建设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杨凌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农业高新技术在这一区域的集成。建国以来,杨凌已为国家培养输送科技人才 60000 多名,取得科研成果 5000 多项。在小麦育种、旱作节水农业、家畜生殖内分泌与胚胎工程、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等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因此,在西部农业发展中以″ 杨凌农科城″ 为中心,广泛联系区内外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组成农业高新技术孵化基地,不断地改造农业技术。

  12、科技人才培训及信息传播基地

  人才缺乏、信息闭塞是制约西部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依靠西部的农业院校,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在城镇建设科技培训中心,并通过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各种媒体,向更多的人普及科技知识,提高人们的科技素质。

三、以生态为中心,搞好八项生态环境工程建设

  1、沙漠边缘区乔灌草固沙防沙工程

  在沙漠边缘地区,以植树种草为中心,因地制宜兴修各种水利设施,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引水拉沙造田,人工垫土,绿肥改土,积极发展沙产业,达到固沙、防沙、发展区域经济之目的。该项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发展畜牧、草业先行,建舍养畜、规模经济”,“进一、退二、还三”、“一改三化八配套”等模式可供参考。

  2、黄土高原蓄水保土工程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上以生物措施为主,实行工程造林,沟底建立坝系,层层设防。黄土高原沟壑区,依据地貌形态,塬、坡、沟统一规划,建立塬面、塬坡、沟坡、沟床 4 道防线,固沟保塬。

  3、长江中上游退耕造林工程

  以金沙江下游、毕节、陇南及陕南为主,实施天然林保护及缓坡耕地改造,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人工林在调整现有林种结构的基础上,营造以经济林果和薪炭林为主的水土保持林,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嘉陵江中下游及云贵南部石灰岩山区,应把保土及施用绿肥作为重点,在培肥地力的基础上,开展集约化经营,发展庭院经济和林、牧、农、副综合生产。三峡库区造林与封禁并举,退耕与坡改梯相应,减少入库泥沙,维护库坝安全。“上保中治下开发”模式可作为该项工程实施的参考。

  4、黄河长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该区域北及昆仑山、布尔汗布达山与黄河的龙羊峡库区,南至唐古拉山与四川的金沙江起始段,西及源头,东至甘肃的玛曲、碌曲与四川若尔盖湿地。实施退田还草还林,围栏、舍养、轮牧等措施,恢复草场生产力,减轻人为活动的各种破坏,保护比较良好的生态环境。

  5、新的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观建设工程

  根据区域特征,在包括天山、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秦岭在内的区域再增设一定数量的保护区,保护珍稀生物、维护湿地、水环境。结合文化遗产,开发新旅游景点(线),从宏观上形成密度适中的网、线、点结构。

  6、跨省区防护林体系及大型林网建设工程

  在城区、道路、田野、河岸等特殊用地地段,大力营建防护林及农田林带,形成规模化防护体系。

  7、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对各种污染源特别是工矿、城市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对已污染水源、土地等实施净化处理。

  8、西北荒漠化及盐碱化治理工程

四、以点带面实施六项科技示范工程

  1、节水农业技术示范

  节水农业技术的引进与示范对进一步促进西部农业高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通过节水技术的广泛应用,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水资源,扩大灌溉面积。示范工程布局主要放在新疆、甘肃绿洲地区和宁夏引黄灌区。

  2、高效旱作农业技术示范与推广

  西部地区制约农业生产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缺水干旱,尤以黄土高原区为重。国家通过多年来的旱农技术攻关形成了许多卓有成效的高效旱作技术成果。组装应用现有技术成果及开发推广高效旱作技术对促进西部农业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工程布局重点放在渭北、陕北、陇东及宁南地区。

  3、生态重建技术及实体模式示范

  西北以林草建设为中心,西南以发展林业为中心。具体技术内容涉及林草配置、植被封育、集流栽种技术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等。该项示范工程重点布局在黄土高原、川滇高原及黔桂高原。

  4、草原畜牧业高效管理示范

  西部草原畜牧业主要集中在青藏区,其草地面积占全国可利用草地的 34%。以草定畜、草场建设、划区轮放、改良畜种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该项工程主要布局在甘南、青海环湖及四川阿坝地区。

  5、山地立体农业技术示范

  西南农区以山地为主,农业生产布局有着明显的垂直差异性,发展立体农业前景广阔。该项示范工程主要布局在秦巴山区及川滇高原。

  6、中、低产田改造示范

  西部多数农田现实产量较低,增产潜力仍然很大。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力争粮食产量有一个大的提高。该工程布局在四川盆地、河南走廊地区及西藏一江两河地区。

五、重点突破八大科研领域

  1、生物技术在西部农业开发上的应用以染色体工程和胚胎工程为重点,力争在细胞工程育种方面取得突破,并实现育种技术的程序化、工程化;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发掘、创制优异种质资源材料,选育小麦、玉米、油料、蔬菜等主要作物,加强优势杂交新组合,加强超高产品种培育;加强微生物发酵工程的基础研究,突破一批重要农用微生物的发酵、加工和后处理工艺,发展以农药、肥料、饲料为重点的微生物产业。

  2、信息技术在西部农业开发上的应用重点研究 3S 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和遥感技术 RS)在农业资源管理与作物长势和旱涝病虫等灾害定时测报中的应用,积极开展主要农作物和畜禽发育过程模拟和调控管理专家系统技术的研究。

  3、西部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究水土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技术、荒漠化改造技术、植被建造的空间布局与时序安排,新型生物资源的筛选与开发,突发性灾害预警及防治技术,生态环境长期定位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等。

  4、西部替代产业的选择与非农产业的拓展重点研究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的选择及农业产业化道路,农业生产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5、西部特色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富有区域特色的动植物品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农副产品深加工及农业废弃物的加工利用技术,名特优农副产品保鲜、储运的关键技术等。

  6、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重点研究农田水资源高效利用,土壤资源与肥料高效利用,大宗作物重大病虫灾害控制技术,畜禽、水产高效养殖技术,工厂化设施农业与适用农业机械研制开发等。

  7、西部新型农业生态经济体系研究重点搞好西部生态、经济、社会资源调查与区划,不同生态类型区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与关键措施,西部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规划,西部新型农业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8、西部大开发宏观经济政策研究重点研究大规模开发治理的组织管理形式,开展以投资政策、技术政策、人才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宏观决策依据调研等。

  六、几点设想与建议

  1、建议在北京成立高层次的西部大开发科技行动领导小组及相应的办公室,负责西部科技开发整体技术的综合协调。

  2、动员有关部委和相关院校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并附诸实施。

  3、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管委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经成立了相应的科技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和专家顾问委员会,开展了前期调研、论证工作,拿出了一批建议报告,如“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关于建设实施中国 21 世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节水系统工程的报告”等,并且专门组织精兵强将群策群力,撰写了“西部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根据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宗旨和定位,依据杨凌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经过组织多层次的科技人员反复座谈讨论,我们建议:

  <1>杨凌应是西部大开发和山川秀美工程总体规划的主要技术力量。我们有自己数十年来积累的一大批科技成果,有几十年来长期在不同类型的试验示范区实践的经验,有一大批德高望重有实力的专家及后续梯队。如在黄土高原国家级的 11 个试验示范区中,杨凌就承担了 8 个,我们深信,我们有责任、有能力在该领域做出应有的贡献。其具体建议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成果和现代高新技术搞出现代化的实施规划。

  <2>在西部大开发和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议杨凌应该参加领导小组,并且明确地提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应是主要的技术依托单位,参加其全过程的规划、设计、监测与评估、技术培训等工作。建议在工程项目费用中应提出一定比例(2 — 3%)的经费,用于关键技术的超前研究、试验与示范,组织杨凌的广大科技人员直接进入山川秀美工程的主战场,实行科技承包或挂职实施,一定五年、十年不变,全程服务,一包到底,并与其成果、待遇等直接挂钩。

  <3>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示范与推广工作量大面宽。有一批熟悉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特别能吃苦的科研队伍,是我们的优势和特长。我们建议,在大的示范基地建设中,国家级示范区杨凌宜承担 50% 以上,陕西应占 2/3 以上。同时,杨凌本身就是一个示范区,责无旁贷地应首先搞好。

  <4>发挥优势,承担大部分培训任务,其中包括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多层次人才的培训和深入到生产第一线的现场指导和技术咨询。建议在培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同时,应重点放在对广大农民的培训上,办好大专班和中专班,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并为此做好人才储备。

  <5>关于首先搞好杨凌示范区的建议

  经过座谈讨论,专家们勾绘的蓝图框架是:

  21 世纪西部农业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应一步入杨凌就让人能看到、能感受到;杨凌示范区应主要示范在黄土高原、在西北农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东西;示范区要和产业化结合;大学的实验、实习基地应与示范基地密切结合起来;请求国家有关部委及全国有关院校支援,引进和吸纳国内外的新资源、新技术、新产品,像办世博会那样,将杨凌办成国际农业示范园。

  其具体设想是:以杨凌工程中心为龙头,其在各单位下设有分中心,现仍在国家科技部挂牌,承担着综合开发任务,重点是技术的组装配套,应以此为基础,组建农工贸集团公司,拿出一流技术,采用无公害生产资料,生产一流的绿色食品,同时扩建农贸市场。要充分利用“杨凌”这个品牌,定点销售,产品力争上超市,并带动杨凌这个中尺度示范区迅速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框架,逐步实现产业化。

  其重点是:

  ——有显示度的名特优良种、苗木基地示范。

  ——现代农业成果展示园的筹建。

  ——规范化、大规模农产品良种市场建设与示范。

  ——大规模新型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兴建与示范。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经济与环境∶区域发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