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业农民农村∶灌溉 人民日报 (2004-11-03)

川西打造“第二都江堰”


何玉文

  2004 年 11 月 1 日,四川江油武都镇观雾山下彩旗飞扬,车水马龙,炮声阵阵。被邓小平誉为“第二都江堰”的四川武都引水第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这是继灌溉 128 万亩良田的武都引水一期工程建成后,建设者们向川西北千年旱魔发起的最后决战。

与千年旱魔最后决战

  在这项富民工程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意志和科学智慧。绵阳市委书记黄学玖说:我们花了 12 年时间干下的“武引一期”,搭实的只是“力”字的一个框架和基础,唯有拿下二期,写好第二笔,武引之“力”才能真正呈现威力。

  川西北千里丘陵,千年干旱,千年贫穷。牛啃土、干坝王、望天田,旱山坪、盼水湾,是许多村落的名字。到 2000 年,共和国大江南北的庄户人纷纷走上小康路的时候,川西北旱区的 200 多万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

  1988 年,武都引水工程开工建设。12 年风雨兼程,12 年千军万马,12 年 18 亿巨资,12 年首战告捷。2000 年 5 月 18 日,武引一期工程胜利建成,68 条渠道全线开闸放水。龙行一路,百草沾恩。打那以后,绵阳的江油、游仙、三台、梓潼、盐亭和遂宁、射洪六县市千年老旱区 128 万亩旱地,短短 4 年就变成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鱼米之乡。灌区新增农产品上千吨,新增产值 40 多亿元,贫困人口下降了 90%,百万农民快步跨入了小康。灌区百姓无不感激,说:“武引引来救命水,共产党送来幸福泉。”

  然而,“武引一期”解决的仅是川西北旱区一半良田的灌溉问题,还有一半旱区和百多万农民仍在千年干旱中苦穷苦盼。原因是涪江水流量不足。要想让全旱区农民都改变命运,唯有在取水口拦江筑坝,修建武都水库和一个装机为 15 万千瓦的发电站,工程总投资 20 亿元,2007 年建成,这就是武引第二期工程。

  蓄水达 5.7 亿立方的武引水库,可保灌绵阳、南充、广元、遂宁四市的江油、游仙、梓潼、三台、盐亭、射洪、南部、剑阁八县(市、区)的 300 万亩良田,受益农民达 500 万人之众。

  一举消除涪江沿岸城市的洪涝灾害。据统计,近 80 年间,涪江河发生过 40 次洪涝灾害,给沿江城乡造成了 60 多亿元的经济损失,其中 80 多人在洪水中丧生。仅 1981、1992 和 1998、2001 年四次特大洪水,就给绵阳一个城市造直接经济损失 20 多亿元。武都水库建成后,利用水库调节水位,可使江油、绵阳、三台、射洪、遂宁等沿江城市的防洪水平提高一倍以上,其中绵阳市的防洪水平可达 200 年一遇,防洪多年平均直接经济效益为 2.3 亿元。

  工程效益全面体现。武引一二期工程除国家和省市补贴外,工程负债将超过 10 亿元。通常的水利工程是收水费还债。考虑到灌区人民刚从千年旱魔中解脱出来,经济上还不富裕,武引一期建成后,绵阳市委和市政府和武都管理局决定,把国家核定的 150 元/亩的水价降到了 30 元/亩左右收取,收来的水费仅够维持正常管理之需。武引二期工程将利用水库建一装机为 15 万千瓦的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将达 6.11 亿千瓦时,年收入可达 1.1 亿多元,除去成本外,可全部用于还债。这就是说,武引这项浩大治水富民工程形成的巨大利益,完完完全全地体现到了老百姓身上。

建全国最大城中湖

  在绵阳城市中,穿行交汇着涪江、安昌江和芙蓉溪三条江。近十年间,绵阳市基于防洪,在三江六岸筑起了长达 70 公里的河堤,并拦河形成了 5.6 平方公里的城中水面。有了这片初现的水面,人们就有了靠水而居感受人水亲情的清新理念。武引二期开山炮声打响后,绵阳市政府常务会议很快通过了一份由市水务局绘制“水兴绵阳”规划蓝图。这份蓝图把绵阳城市发展与武引二期紧密相连,把人与水生生不息的天然情怀交汇融合,规划蓝图的核心,是充分利用丰厚的武都水库蓄水,把绵阳城市的三江水面扩展到 15 平方公里,建成我国城市中最大的城中湖,使绵阳成为一座西部水城,一座像沿海城市那样的滨江城市,一座极具生态人性魅力的山水园林城市。成都、浙江、上海的房地产商反应灵敏,纷纷抢滩绵阳,投下数十亿元巨资。

  拦断涪江的武都水库,回水长达 37.5 公里,库区水面达 13.75 平方公里,清澈如镜地镶嵌在九寨旅游线上。山水相连的是江油李白故里的窦团山、观雾山、猿王洞等风景区,加之在绵阳城中形成 15 平方公里水面,和一期形成的仙海湖等几十个水库,一衣带水把绵阳潜在水旅游资源突现出来。得知武引二期上马开建,眼光敏锐的绵阳富临集团老总安治富当即与绵阳市政府签约,投资 20 亿元在绵阳三江岛上建五星级酒店,建大型水上游乐世界等,整合开发绵阳以水为主的旅游资源。水,是西部城市的灵魂。

  绵阳投巨资着手建设具有现代高科技水平的水资源调度中心和防洪防旱调度中心,对全市范围蓄积、流动、使用的几十亿立方水资源,通过现代通讯、电子屏幕显示和全市的密布的水利库渠网进行监控调配,真正做到水旱从人;在全市范围建设现代节水型社会,绵阳的实践被国家列为西部唯一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治污保水,绵阳投巨资倒掉了城市所有的烟囱,关闭了 200 多家污染企业,禁止了农村的肥水养鱼,建起了城市大型污水处理厂,城市废水排放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为此,绵阳被评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

  在建管体制上,武都引水二期与之前建设一期工程是大相径庭的。一期建设几乎是纯计划式的,即国家省、市投资和筹工筹劳建设。二期除保灌保民利益的项目外,其余所有开发项目如电站,灌区形成的湖、库、塘堰等,均采用股份合作、公开拍卖等形式募集民间资金开发,走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此举不仅可以节省大笔投入,而且可以使形成的水工程潜力得以全面开发。武引二期开工前夕,灌区已有 50 多座水库通过公开拍卖方式,被一批老板买去投资经营。

完成小平同志嘱托

  早在 1958 年,邓小平同志就曾来江油视察,对早期提出的武都引水工程表示赞同。上世纪八十年代,小平同志来川视察,当听了有关引水工程汇报后由衷赞叹:“这是千秋伟业,是第二个都江堰嘛!”一代伟人的嘱托,激励着后来人前赴后继为之奋斗。

  现任市委书记黄学玖以抓工业兴市著称,但对引水建设独有情钟,他不辞辛苦几十次跑省上、跑北京、跑工地、跑旱区,呕心沥血,组织策划。黄学玖看得很深,他说:绵阳是一个科技城,核心是发展工业来支撑,而工业的发展是一个生态文明和现代文明相协调的工程。“武引”的建设,不仅是解决农耕文明的问题,更是直关工业文明的大局,直关绵阳科技城建设大局。因此,建不好“武引”,从哪个角度上讲,都是无法向小平同志和绵阳全旱区人民交代的。

  深谙民心民情的新任市长蒋仁富一上任就穿着雨鞋、戴上安全帽钻进了二期工程前期建设的导流洞工地,对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详查细问,他对现场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说:工程事关几百万旱区人民子孙后代的生存大计,事关绵阳一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局,建设好了,功不可没!

  为了小平同志的嘱托,16 年来,直接负责工程的武都引水管理局,第一任局长任建修为了工程上北京、下工地,最终英年早逝倒在了岗位上。前任局长张健在任 6 年间,他和全局以及灌区各级干部年年组织起千军万马,胜利完成了一期的建设任务。现任局长、高级工程师熊万贵接手二期,他的口头禅是“使命重于生命!”这个拼命三郎在长期的武引建设中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和腰椎骨质增生。在近几年的组织武引二期勘测设计、项目审查、编制项目建议书、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审批的繁杂紧张工作中,他顾不上休息。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灾害∶干旱
水资源保护和管理∶调水/用水管理
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大水坝工程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