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业农民农村∶灌溉 中国环境报 (2001-10-30)

三年大旱“旱”出山东水患意识


本报讯(吕福明)

  自 1998 年 9 月以来 3 年持续大旱,让山东人体会到了水的珍贵。正是这 3 年大旱,“旱”出了山东人的水患意识,加大水利建设投资,整治河道,节水治水,水利建设事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过去,人们常说“手中有粮,心头不慌”;如今,这个“粮”字已被“水”字替代了。胶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等市,水资源极为紧缺。青岛人均水资源量仅 342 立方米,为全国人均的 14%;烟台市从 1998 年 10 月至今年 6 月,累计降水只有 1029 毫米,年均降水量不足常年的 60%。

  山东省针对十年九旱、水资源匮乏这一突出矛盾,在 3 年大旱期间,加大投资,推进水利事业大发展。近 3 年来,山东省水利基本建设总投资达 99.15 亿元,这些资金使黄河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完成了 18 座大型病险水库和东调南下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初步治理了小清河、徒骇河、洙赵新河等 8 条骨干河道,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189 万亩,解决了 42 万长期缺水人口的吃水难题。

  各地探索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治水、节水路子。济南市实行水资源统管,建设水库引水补源,并采取封井限采地下水的办法,进行节水保泉,使停喷 900 多天的趵突泉终于复涌;烟台市拦蓄、补源、节水并举,使目前全市河流拦蓄能力达到 50%,节水灌溉占总灌溉面积的比重达 80%。在治水中,各地普遍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按照“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风景线”的模式,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城乡开发、观光旅游、建设秀美山川结合起来,建成了一大批山青水秀、瓜果飘香的农村风景园。产业结构调整到哪里,水利工程就配套到哪里。如今,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建设项目已遍布全省。

  据悉,山东省近期将通过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超计划用水加价收费,建立调水专项资金。据估算,仅此,山东省每年可征收 20 亿元以上的资金用于水利建设。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