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业农民农村∶灌溉 中国水利报 (2001-10-30)

河南:灌区抗旱显现实效


本报记者 田自红

  今年,河南省许多地方持续干旱,旱情严重。旱,引起了各级领导的极大关注。

  而一些灌区内,尤其是经过节水技术改造和续建配套的灌区内作物长势喜人,一片丰收景象。你如果到南湾、梅山等灌区就可真切地看到,灌区内浇水的地方到处绿油油,灌区外没水可浇的地方却是赤地一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灌区技改和续建配套的效益得以充分显现,其在抗旱斗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也受到各级领导的赞誉和肯定。

  南湾灌区是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建成的大型灌区,当时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差,本身就先天不足,加上几十年的运行,工程老化损坏严重,伤痕累累,严重制约了灌区效益的发挥。1999 年,该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启动,经过两个年度的实施,增加灌溉面积 3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24.75 万亩,并提高了安全运行能力,缩短了灌溉周期,节约了水资源。据统计,今年灌区共引水 2.87 亿立方米,灌溉面积 74 万亩,水稻亩均增产 20% 以上,抗旱减灾直接经济效益达 2.6 亿元。

  为提高用水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国家逐年加大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力度,自 1998 年以来,已连续 4 年利用国债资金对河南省 12 处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目前,河南省这项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全省灌区的现状还不容乐观。

  目前,全省万亩以上灌区已发展到 243 处,其中 30 万亩以上大型灌区 38 处。干支渠设计长度 2.5 万公里,实际只有 2.2 万公里,设计干支渠建筑物 14 万座,实际只有 10 万座,设计灌溉面积 4438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仅有 2460 万亩,远未发挥设计灌溉效益。水的利用率也还很低。

  这种状况可以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周身是病、难以为继”来概括。这种状况远不能适应灌区作为河南省粮、棉、油主产区和发展灌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要求。因此,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力度,提高用水效率,促使灌区良性运行,已是当务之急。

  我们欣喜地看到,河南省 38 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规划已绘就。按照规划,需总投资 163.38 亿元,工程完成后,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1409.59 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2721.22 万亩,年可节水 50.64 亿立方米,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68.46 亿公斤。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效益巨大。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