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业农民农村∶灌溉 中国水利报 (2001-08-30)

宁夏引黄灌区的节水之路


本报记者 李顺卿 李刚军 张恭

  “天下黄河富宁夏。”两千多年的引黄灌溉历史,使宁夏引黄灌区“塞上江南”的美誉历久不衰。然而,在林茂粮丰、六畜兴旺的背后,是大水漫灌、大引大排的陈旧灌溉方式,是“水从门前过,不淌都有错”的落后观念。如何从根本上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设节水型农业,成为宁夏引黄灌区面临的一个严肃课题。

调整灌区供水价格,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约用水

  去年 4 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决心调整了灌区供水水价。自流灌区水价由每立方米 0.6 分调整到 1.2 分,扬水灌区由每立方米 0.5 分调整到 0.8~1.0 分。水价调整后,价格杠杆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节水的积极性。群众一改以往大水漫灌的习惯,通过支斗渠防渗砌护、大畦改小畦、平田整地、加强管理等措施,减少渗漏损失。水量节约了,水费支出减少了,纵水入沟入湖的现象不见了。不少群众说:“水价上涨后,节约了水就等于节约了钱;从沟里把水挡回来,就等于把钱从沟里捞回来。”节水意识明显增强。

实施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

  从 1998 年开始,引黄灌区实施了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改造。三年来,累计投资 1.559 亿元,其中国家补助 9900 万元,地方配套 5690 万元。共加固整治渠堤 65 公里,砌护干支渠 145 公里,改造各类建筑物 300 多座,更新扬水灌区机泵 107 台,建成了青铜峡灌区微波通信和水位遥测数据传输网络工程。改造后的渠道,安全标准有了很大改观,供水能力提高近 20%,灌水周期缩短 5~7 天,输水损失减少近 10%,节约水量 1 亿立方米,除险保安、节水增产效益十分明显。

推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运行管理新机制

  去年,引黄灌区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灌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首次在灌区组建了农民用水者协会,实行了支斗渠承包经营管理,让用水农户对支渠以下的工程管理、灌溉用水、水费收缴进行自主管理,自我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加强了支斗渠的维护管理,提高了工程完好率和保证率。二是节水成效明显,去年的节水率都在 15% 以上。三是逐步划小计量单位,量水到斗口,让农民从节水中得到实惠。四是真正体现了农民自己的事自己管,发扬了民主,加强了水费管理中的民主监督,杜绝了层层加码及搭车收费现象,减轻了群众负担,调动了千家万户管水、用水、节水的积极性,在灌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得到了推广。

大力推行节水技术

  在抓好输水和田间灌水节水技术普及的同时,宁夏引黄灌区重点推广了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2000 年水稻节水控灌面积在上年 3 万亩的基础上,扩大到 22.5 万亩。实践证明,水稻节水控灌比常规灌溉田间亩均减少用水 400 立方米,节水 40%。去年仅此一项就节水 1 亿立方米,增产粮食 639 万公斤,亩均增产 28.4 公斤。同时,引黄灌区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革灌溉制度,降低了灌溉用水定额。为提高用水效益,2000 年灌区压缩水稻面积 10 万亩,增加沙生药材、蔬菜温棚等 10 万亩,亩均用水量 800 立方米,仅此一项就节约水量 0.9 亿立方米。

提高灌区计量水平,促进节约用水

  过去按亩均摊水费,往往让群众形成“用多用少一个样”的思想,大水漫灌现象普遍。通过新建改建量水设施,提高用水计量精度,逐步实现按方收费,多用一方水多交一方水的钱,群众用水开始算经济账,并主动调整种植结构,压缩高耗水粮食作物,增加节水高效的经济作物,有力地支持了灌区节水。

  通过以上措施,宁夏引黄灌区取得了显著的节水成效。去年全灌区引黄河水量 79.5 亿立方米,比 1999 年 88.61 亿立方米少引水 9.1 亿立方米,节水 10.3%,减少农民水费支出 1100 多万元,为当年黄河不断流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年,截至 8 月 15 日,宁夏引黄灌区共引用黄河水 55.97 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少引黄河水 2.14 亿立方米,完成全年节水任务的 52%,节水取得了宁夏历史上少有的好成绩。灌区引水量减少,不仅使水环境得到改善,降低了地下水位,减轻了黄河水对农田的泥沙淤积,也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高耗水农作物减少,单方水效益提高。

  灌区灌溉条件得到改善,局部地区灌水难得到了解决。通过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干渠供水能力增加,有效地缓解了用水矛盾,尤其是上游地区节水为下游适时灌水提供了保障,灌区农业丰收,农民增产,社会稳定。

  同时,用水管理得到加强,灌水观念有了新的转变。水价调整后,使群众多年来大水漫灌的习惯得到遏制,不少群众开始算经济账,认为多灌一方水就得多交一方水的钱,爱水惜水意识明显增强,从强制性节水变为主动性节水,加强管理,相互监督,自行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进行小型水利设施承包经营、“一把锹”淌水等。与往年相比,灌水质量和效益有了很大提高。

  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有了突破性进展。一是水价政策平稳实施,经济杠杆促进了节约用水,灌区水费收入增加,步入良性运行轨道。二是农民用水户参与灌区管理,实行管理上的自主、经济上的自立,既减轻了乡村行政负担,又使用水户得到了实惠。灌水服务周到,供水适时,节水省钱又省事,受益群众满意,各级人民政府满意。

  灌区用水量的减少,使各大干渠大流量、高水位运行时间大大缩短,工程安全标准有了很大提高,险情事故大幅度减少,取得了连续三年安全行水无事故的好成绩。尤其是去年,在灌区旱情十分严重、供需水矛盾非常突出的情况下,确保了灌区 640 多万亩农作物的适时灌水,渠道安全行水无事故,这是历年没有的。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水资源保护和管理∶节水/再利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