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业农民农村∶种植业 中国信息报 (1998-09-20)

世界粮食生产调研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任小燕

  10 月 16 日是世界粮食日。“民以食为天”。粮食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甘情愿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着不可替代的先决条件。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一天也离不开粮食。正因如此,粮食问题,一直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

   

  基本概况和面临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这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在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矛盾更显尖锐。目前,全球总的粮食生产状况不容乐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粮食仍然不能自给,粮食产量的增长赶不上需求的增长,有约 8 亿人口长期饥饿和营养不良。根据世界粮食生产状况,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是粮食自给自足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这些国家因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先进的农业管理技术,粮食占有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即使在大灾之年,本国粮食消费也不会出现大的问题。这几个国家对世界粮食市场的稳定以及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类是粮食生产发展较快的国家,主要是亚洲的中国、印度等经济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亚洲国家由于人口众多以及农业资源紧缺等因素的制约,粮食自给率大多都比较低,但粮食发展速度较快,粮食增产还有很大潜力。第三类是拥有外汇来源的粮食进口国,典型国家如日本,它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其粮食自给率却很低,工业化过程中大量占用农耕地以及粮食成本居高不下是日本粮食自给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第四类是粮食自给不足且低收入无财力进口粮食的缺粮国,典型家如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目前在非洲每 5 人中就有 2 人缺少食品或营养不良,这些低收入缺粮国家正面临着粮食生产不足和缺乏足够的粮食进口能力的双重制约。

  粮农组织(以下简称 FAO)的统计资料表明,进入 20 世纪以来,世界粮食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1951 -- 1996 年的 45 年中,世界谷物总产量从 6.75 亿吨增加到 20 亿吨,年均增长 2.5% 以上,其中增长最快的 1975 -- 1985 年,年均增长 2.97%,但从 90 年代开始,世界粮食增长缓慢,1994 年比 1990 年下降 0.2%,致使 1995 年全球粮价普遍上涨,如曼谷大米市场每吨价格由 1992 年的 267.67 美元上涨到 1995 年 320.80 美元;悉尼小麦市场每蒲式耳价格由 1992 年 4.2 美元猛增至 1995 年的 5.17 美元。1995-1996 年世界粮食市场极度紧张的形势得到了大幅缓解,然而许多国家仍然存在困难。

   

  出现危机的根源

  世界粮食出现危机的根源,总的来讲归因于以下几点因素:

  1. 耕地是人类生存和进行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但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膨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类向自然索取无止境扩大,可耕地面积呈日益减少的趋势。据 FAO 统计,l997 年世界总的耕地面积为 132 亿公顷,1995 年则下降到 130 亿公顷。以非洲国家为例,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 非洲大陆的粮食生产增长低于人口增长,成为当今世界上缺粮最严重的大陆。从 1983 -- 1995 年这 12 年里,非洲人均可耕地面积从 0.5 公顷下降到 0.2 公顷,由于土地面积日益减少,使传统轮作制受到了限制 , 休耕期正在逐步缩短,土壤肥力严重不足,粮食产量下降。

  2. 人口急剧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急剧膨胀,世界粮食的需求也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全球人口由 1951 年的 25.5 亿人增加到 1995 年的 57 亿人,平均增长 9000 万人。其中,1980 -- 1995 年非洲大陆年均人口增长率为 2.8%,而同期粮食增长率仅为 2.3%;粮食的增长速度远远不能满足人口的增长需求,粮食的供需缺口越来越大。

  3.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逐年下降,耕地用水连年告急,近年来,世界粮食产量不断下降,原因之一便是水源不足。根据联合国的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 80 个国家约 20 亿人面临淡水不足的问题,水资源缺乏是个地区性的问题,中东、北非以及撒哈拉等地区水资源问题尤为重要。由于缺少有效灌溉,致使大量耕地荒芜。从 70 年代开始,撒哈拉地区连续干旱,干旱局势遍及整个非洲地区。为了减缓干旱的局面,许多国家不得不大量抽取地下水,从而导致地下蓄水层枯竭,在地下蓄水层发生枯竭的国家中有中国、印度和美国,而这三个国家的粮食产量占到世界粮食总产量的一半。

  与此同时,土壤退化现象也导致粮食发生短缺。在 1950 年 -1990 年间,耕地生产能力年增长幅度都在 2% 以上,但 1990 年 -- 1995 年间,生产能力的增长幅度竟降到几乎不足 1%,大大低于需求的增长。

  世界粮食问题趋于恶化的原因除了以上提到的三点外,对部分发展中国家来说,还有以下原因:经济发展战略失误,部分发展中国家片面强调工业的重要性,而忽视农业和粮食生产这一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农业和粮食科技落后,耕作技术甚至还停留在很原始的状态,粮食单产极低;忽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对水利资源开发和农业科研成果的投资和利用;对农业和粮食的支持不够,粮食仓储和加工设施落后,有些国家取消了对化肥和其它农用生产资料的补贴;非洲等一些地区战患连绵、自然灾害不断,使粮食和农业生产屡屡遭到破坏。

   

  谷物贸易发展日趋活跃

  世界谷物贸易总量由 1990 年的 4.5 亿吨增加到 1995 年的 4.9 亿吨,其中进口量由 1990 年的 2.2 亿吨增加到 1995 年 2.4 亿吨,出口量由 1990 年的 2.3 亿吨增加到 1995 年的 2.5 亿吨,其中非洲大陆进口量由 1990 年的 0.28 亿吨增加到 1995 年的 0.34 亿吨,其进口总量占世界谷物进口总量的 13.88%;世界上两大农业生产大国美国和加拿大谷物出口总量多年来保持在占世界谷物出口总量的 50% 左右;亚洲国家的谷物进口量由 1990 年的 0.97 亿吨增加到 1995 年的 1.23 亿吨,占世界谷物进口总量的 50.2%;欧洲的谷物出口量由 1990 年的 0.63 亿吨增加到 1995 年的 0.66 亿吨,占世界谷物出口总量的 26.5%,其中仅法国。俄罗斯和英国三个主要欧洲农业国的谷物出口量就占世界出口总量的 14.1%。世界主要三大谷物进口大国是日本,1995 年进口谷物为 2726 万吨,占世界谷物进口总量的 ll.l%,中国(包括台湾省)1995 年谷物进口量为 2810 万吨,占世界谷物的 ll.5%,韩国 1995 年谷物进口量为 1244 万吨,占世界谷物进口总量的 5.1%,以上三个国家进口谷物占世界总进口量的 27.7%。

  从粮食贸易品种来看主要以小麦和大米的贸易为主,而小麦的贸易量最大,其进口量占世界谷物进口总量的 4l.3%,出口量占世界谷物出口总量的 40.9%,大米的进口量占世界谷物进口总量的 8.7%,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 9.4%。

   

  各国所采取的措施

  1. 进入 9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充分利用国际政治形势相对稳定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加速农业科学技术普及与教育,加强种子遗传学的研究与应用,不断提高防灾抗灾的能力,在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农业经济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许多发展中国家粮食单产提高,还有很大潜力,例如日本水稻每公顷产量为 6 吨左右,而拉美国家为 2 吨,非洲国家为 1 吨。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中国家大力挖掘粮食单产的潜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粮食供求问题,缓解粮食供求矛盾。

  2. 广大发展中国家越来越认识到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纷纷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并且努力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 各国特别重视发展科技事业,加速科技产业化的步伐,尤其是农业高科技的研究与运用已取得可喜成果。科学家指出,采用生命科学培育农作物,可能引发一场新的“绿色革命”,从而有效地解决 2l 世纪全球粮食问题。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