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业农民农村∶畜牧业 人民日报 (2005-02-22)

奶业重大关键技术获得系列突破
我良种奶牛胚胎不再依赖进口
示范区母牛平均产奶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本报北京 2 月 21 日讯 记者 蒋建科

  从科技部获悉:随着一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我国科研人员在良种奶牛性别控制技术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良种奶牛胚胎长期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得到了初步扭转。科技部负责人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系列重大突破,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奶业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将给城乡居民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我国奶业起步较晚,技术落后,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从 2002 年起,经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批准,科技部联合农业部启动实施了“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重大科技专项,针对制约我国奶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联合攻关。

  过去,我国主要依靠进口良种奶牛胚胎来解决良种问题。在专项支持下,科技人员在性别鉴定、精子分离、体外受精等技术上取得突破,新开发的技术对奶牛性别鉴定的准确率达到 98%。在此基础上,已生产性控胚胎 239 枚,移植 91 枚,已产 15 头全为雌性,母犊的正确率达到 100%。目前,专项已建设了两个“奶牛胚胎技术中心”,形成年产 3 万枚以上优质高产奶牛胚胎的生产能力,占目前国内奶牛胚胎市场需求量的 70% 以上。

  过去,许多地方发展奶牛缺乏饲料,就把鸡、猪的饲料用来喂牛,不仅影响了牛奶产量,还严重影响奶牛健康。通过重大科技专项,科技人员成功开发出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保证奶牛 24 小时都能吃到自己喜欢的“自助餐”,为它们产出优质牛奶奠定了基础。

  此外,该专项还研究和开发了一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和设备,建设了一批特色突出、对地方奶业发展拉动作用明显的示范区,已经落实示范牛群近 138 万头,示范区成母牛平均单产 6500 公斤,其中上海和北京示范区成母牛平均单产 8700 公斤以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开发上市新型乳品 132 个,形成了农牧交错区牧场园区、北方大城市郊区规模化奶业生产三元模式等 6 种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奶业产业化生产模式。

  据介绍,两年来,专项共投入经费 4.05 亿元,参与科技人员总数达 2000 多人,共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 33 项,共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44 项,培训农民 9 万多人次。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