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业农民农村∶畜牧业 人民日报 (2003-11-14)

依靠奶牛业致富
包头农牧民人均增收 450 元


本报呼和浩特 11 月 13 日电(记者 郅振璞)

  今年前 10 个月,内蒙古包头市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近 3000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5%,增速居内蒙古第一。使该市农牧民收入得以迅猛增长的主要举措是奶牛业的大力发展。目前包头奶牛数目已发展到 18.08 万头,比去年猛增 10 多倍,鲜奶产量也比年初 130 吨增长了 10 倍,全市农牧民从奶牛业中人均增收 450 元,3 万多奶牛户人均现金收入更是达到 1285 元。

  在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养殖小区,记者看到和平村村民邬俊英在天灾人祸之后依靠养奶牛走出了窘境。她一个儿子身有残疾,前年丈夫又病故,生活异常艰难。她在政府帮助下贷款 10 万元,现在已养奶牛 15 头,两年多来通过养殖奶牛收入达 12.1 万元,实现了彻底脱贫。在重工业城市包头,像邬俊英这样靠养奶牛迅速脱贫致富的农牧民不在少数。去年初,新任市委书记邢云多次要求政府部门“尽快让农牧民的腰包鼓起来”。经过调查论证,市里认为养奶牛是见效快、易发展、风险小、市场旺、奔小康的好产业。为此市里专门设立了奶业发展办公室,加速实施“奶业富民”工程。全市农村牧区开始农户养殖、村建奶站、乡搞服务、县抓防疫、市办互助,并采取了“大户带动、小区集中、规模养殖”的新模式。各旗县从新增可用财力中安排资金扶持奶牛业,工商税务部门对奶站个体工商户免收 8 种费税,全市形成一种扶持奶业发展的氛围。

  筑巢引凤,吸引区内外奶业龙头企业落户包头,现全市形成日处理鲜奶 1600 吨的规模。伊利、蒙牛、玛拉沁等乳品龙头企业已在包头累计完成投资 3.5 亿元,其中仅伊利就上了 10 条生产线,蒙牛二期日产液态奶 400 吨生产线也正式投产。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农业农民农村∶农民收入
环境保护∶政府行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