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业农民农村∶畜牧业 科学时报 (2003-07-30)

畜牧业着力点并非草地
专家认为西部地区不宜提倡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


本报记者 周元春

  我国西部 12 省区共有草地面积 3.36 亿公顷,其中天然草地 3.31 亿公顷,占全国天然草地总面积的 84.4%,占西部地区土地总面积的 49.1%,是西部地区耕地总面积的 6.7倍。据此,一些学者和政府官员认为,在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草地(原)畜牧业,甚至有人认为西部农业的重点应从耕地转向草地(原)。

  对于这一似乎非常合理的观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的陈印军研究员提出了异议。“这是一个误区,甚至是一种误导。”陈印军说,“在西部地区可以提倡大力发展草业,也可以提倡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但其发展的着力点是农田,而非天然草地(原)。”

  据介绍,尽管西部地区草地面积广阔,但大部分存在各类制约因素。实际上,好的草地多已垦为耕地。现有草地的大部分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尤其是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加之过度放牧,大面积的草地出现退化,甚至沙化,其畜牧业生产的效益很低。

  有专家分析,我国西部每亩草地的产值平均仅 1 元左右,每百亩草原载畜量仅为 5 个羊单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除了部分条件较好的草地可以开发利用外,大面积草地已经经不起人们的干扰。

  “实际上,西部地区的畜产品大部分来自于农田,而真正来自于草地(原)的很少。”陈印军说。据 2001 年西部 12 省(市、区)的统计资料,在其肉类总产量中,猪肉和禽肉产量占了 82.3%;在奶类产量中,牛奶产量占了 89.5%。猪肉、禽肉和牛奶的生产显然主要依赖于农田所提供的饲料。“也就是说,尽管西部地区草地面积广阔,但畜牧业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农田,而不是天然草地。”

  一些草业或草食畜牧业发展较快的西部地区的情况也印证了陈印军的观点,那些地方主要还是利用过去的农田发展牧草,而很少依赖于天然草地(原)。如近几年甘肃河西走廊的草业和草食畜牧业发展很快,其主要是利用过去的农田种植优质牧草;近几年四川的草业和草食畜牧业发展也较快,其主要也是借退耕之机,利用退耕农田种植牧草的结果。

  陈印军认为,应强化草地的生态功能,草地生态功能的改善实际上可以带动周边农田生产条件的改善,最终提高农田的生产力。

  用农田草食畜牧业替代草地畜牧业,要把草业和草食畜牧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农田上,即利用冬闲田和低产农田种植牧草,同时结合退耕种草和其他农田的作物秸秆发展草食牲畜。在陈印军看来,这应该是一项长期的策略。


关闭窗口